深圳市深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電話:400 059 2068
手機(微信):18129918580 13392192523
地址: 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南聯社區龍城大道31號金地凱旋廣場4棟3502
網址:hncym.cn
菜市場依然是居民生鮮消費的主要渠道。
據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此前發布的抽樣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額已達4.7萬億元,交易額同比增長8.8%,交易量同比增長5.1%。其中農貿市場流通比例占據整體份額的80%以上。
在龐大的市場份額之外,以菜市場為代表的農貿市場體系,也面臨著難以互聯網化大踏步發展的尷尬境地。它們多位于城市老城區,無法兼顧新興社區,因而需要解決客群結構單一、新增客流較少等問題;以小攤販為主的經營單位,意味著在管理措施相對較弱的情況下,菜市場需要改善“臟、亂、差”等歷史遺留問題。
菜市場猶如是一個擁有富礦卻難以工業化應用的“地主”,成為意圖改造者、籌謀取代者、賦能合作者等多路人馬瞄準的對象。而當下較為主流的迭代模式,即是受到美團、餓了么等平臺、部分區域行政機構以及創業型品牌關注的“菜市場到家”新玩法。
多方勢力以“菜市場到家”模式切入戰場,理論上打開了一個能夠解決上述問題,而又能進入新藍海的價值洼地。基于平臺模式,將菜市場搬到線上,無需存儲環節,菜品新鮮,使線上線下同源同質、且品項更加豐富,覆蓋高頻購買與小眾需求。這是一個不同于商超、社區生鮮店以及每日優鮮等生鮮電商的新市場。
每一條新賽道都有一個窗口期,當生鮮經營者不再爭搶菜市場、農批市場是否會被取代,而是采用合作、改造、賦能等方式對接菜市場。意味著圍繞菜市場挖掘價值的機會窗口已然打開,而在巨頭下場之后,誰又能爭得利好?
取代、改造、合作
菜市場前路幾何?
隨著各類城市化改造進程推進,以及社區生鮮店、生鮮電商等業態崛起,關于菜市場將被取代的傳聞甚囂塵上。例如北京曾并稱為京城四大菜市場的東單菜市場、西單菜市場、崇文門菜市場和朝內菜市場相繼關閉或遷移;天津占地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服務周圍數千人的長春道菜市場2014年被關停;杭州蕭山開業近10年的小南門菜市場2016年關門停業;而上海知名的百年菜場唐家灣菜市場于2017年3月停止營業。
但傳統菜市場的關停,意味著大量消費者需要尋找新的購物場景。據上海市商務委員會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上海共有900多個菜市場,而常住人口約2400萬,傳統菜市場需求仍存在巨大缺口。以北上廣為代表的一線城市,消費者生活節奏快,單位面積中人口密集,消費頻次較高,部分傳統菜市場被“下馬”自然吸引了不少關注目光。
一部分意圖“取代”菜市場的玩家打出了“買菜”旗號,希望用送菜到家模式在消費者周邊1.5公里至3公里范圍內搭建一個虛擬菜市場。例如近期上線的美團買菜,便采用上述模式。
它在社區周邊底商或合適點位開設服務站,輻射周邊1.5公里范圍內消費者,其經營品類較為聚焦,主要為新鮮蔬菜、水果、肉禽蛋、米面糧油、水產海鮮等一日三餐所需食材。為了提高履約效率,美團買菜并未接入美團外賣員,而是自建駐店配送團隊。
從上海區域來看,類似于美團買菜這樣的操作模式,理論上具有生存空間。因為當地消費者生活節奏較快,大多在下班后購買生鮮食材,這使得他們的消費高峰期集中在15點至21點之間,但菜市場的繁忙時段則集中在早晨7點到9點以及下午15點至16點之間。一些年輕白領客群便主要通過生鮮社區店或美團買菜等電商平臺解決買菜需求。
但是,生鮮電商平臺受制于倉儲、物流、履約以及引流等多項成本,意味著定價必然高于菜市場。例如有消費測算顯示,在上海龍山菜市場及其周邊生鮮業態購買一份番茄炒蛋所需食材的成本后發現,徐匯龍山菜市場為5.02元,家樂福徐匯店為5.96元;永輝生活宛平南路店為4.17元(單筆訂單需滿足18元包郵,反之加運費)、易小鮮味5.44元。
相比之下,一些菜市場的自我改造就顯得更接地氣。盈縱啟航了解到,包括福州、無錫、上海等不少城市的菜市場都在政府牽頭或第三方企業推動下試水線上線下一體化改造。例如無錫有名為“朝陽”的菜市場,自建配送體系,為周邊消費者提供次日達服務。這種從零售前端增加消費場景的升級模式雖然難度較大,但對于固有客群的吸引力更大。
隨著改造菜市場帶來的客流紅利顯現,不少線上線下一體化平臺開始瞄準菜市場,打出“合作”旗號。其中餓了么、美團較為典型。前者是在外賣場景之外,對接線下菜市場,意圖吸引新的消費客群,后者則是在對接永輝、沃爾瑪等商超之外,引入菜市場業態,在消費頻次、訂單價格、生鮮賣點等方面做出差異化。
需解決集單痛點
民生消費到家的可能
要將真正的菜市場搬到消費者身邊,至少需要滿足兩個先決條件,一是在加上履約配送成本后價格上浮不大,依然針對民生消費客群與數量更為龐大的價格敏感型顧客;二是保證商品的新鮮度、品質以及豐富度。
如果說美團買菜是看到了消費者對于“身邊菜市場”的旺盛需求,菜市場自我改造是希望能在線上線下一體化中脫離“臟、亂、差”等歷史問題,從而獲得新生。那么線上平臺接入菜市場,則是目前來看操作性價比相對較高的模式探索,同時也代表了民生消費與中高端消費的有趣博弈。
對比可知,菜市場自建線上渠道,面臨著高昂且難以攤薄的履約配送成本,試水者也多以次日達模式操作。但若投入資本提高履約效率,就不可避免會從民生消費提升至中高端消費。經營者為了使消費者樂意買單,也會從商品升級、滿建配送等方面下手。而前置倉模式首當其沖需要解決的問題便是,如何在有限的倉儲空間內填充能夠媲美菜市場SKU數的商品組合。
為此,有零售高管認為,線上平臺接入菜市場,不失為當下可供嘗試的方向。僅在菜市場界面中上線商品品牌類,另每一單品選項下,再設有挑選商戶的下拉菜單。消費者購買時,按自己需求下單,能夠避免平臺再去找商家集單現象的發生。
但問題在于,運營方如何保證商戶間的公平競爭,向同一品類的經營商戶提供對等的流量導入。或者,平臺方是否需要將菜市場商戶視為類商超合作方,與對方協商流量導入的合作條件。
雖然從運營角度來看,菜市場到家仍具有諸多難點和問題,但多方巨頭入局,也從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圍繞民生消費做生意的挖掘空間。尤其是在近兩年來,消費升級被稱為宏觀趨勢,類似于盒馬鮮生、永輝生活、叮咚買菜、每日優鮮這樣的以高品質生鮮、半小時送達為賣點的業態崛起,使零售商將目光聚焦到中高端客群上來。
尤其是隨著不少地方行政機構推動菜市場升級改造工程落地以來,有理由相信:那些脫離“臟、亂、差”環境,滿足食品安全可追溯,且接入到家場景的菜市場業態,必然成為滿足民生需求,吸引旺盛需求的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