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深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電話:400 059 2068
手機(微信):18129918580 13392192523
地址: 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南聯社區龍城大道31號金地凱旋廣場4棟3502
網址:hncym.cn
2020年豬鼠年交替之際,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疫情洶涌而至。借春節人員流動高峰之機,在短時間內攻城略地,迅速擴散擴展至全國、乃至海外部分國家,無人能置身局外。
截止到2月13日,全國確診和疑似感染人數超過7萬人,目前疫情仍在蔓延。有關這場疫情病毒的來源地,目前主要觀點指向位于武漢漢口的“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目前雖然華南海鮮市場已經關閉,但是關停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疫情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迅速采取了舉全國之力的“滅火”行動,如何有效“防火”則應該是疫情之后的重要工作。
武漢作為省會城市、準一線城市和特大城市,其主城區設置此粗放的農貿市場,這樣的現象不光在武漢有,全國各地到處都是。對全國城市農貿市場的發展也具有啟示作用。
此疫,作為食品流通領域的農貿市場必定會被推向風口浪尖,人們對生活美好的向往,過去傳統的軟硬件設施簡陋且缺少標準化管理的農貿市場越來越無法滿足人們對于消費質量及安全的需求,農貿市場標準化智能化改造勢在必行。
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大大小小城鄉農貿市場的建設,促進農產品流通、增加農民收入。豐富城市的“菜籃子”,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與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傳統農貿市場越來越不能滿足居民對衛生、健康和生活環境質量的要求。在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傳統農貿市場與現代星級標準化農貿市場購物環境、衛生條件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大,隱蔽的各種弊端日益暴露出來。
一是環境衛生問題。許多農貿市場垃圾遍地,并附和經營戶為保證蔬菜新鮮而撒落下的水滴,使整個市場淤泥成堆,難以下足。一旦腐爛編織的殘枝爛葉等垃圾得不到及時清除,就會導致整個市場氣味難聞,特別是在水產經營、活禽宰殺等區域更是臭氣熏天,以至“一個市場污染一條街”。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居然還有直接食用的熟食品賣攤,各種調味品、腌制品也一應俱全,這類商品在許多農貿市場竟然沒有任何衛生防護措施,在夏季里甚至可見蚊蟲亂飛,衛生令人擔憂。
二是經營方式問題。農貿市場所有供應鏈環節現場完成,普遍存在批發零售不分,有的還存在超范圍和違規經營。處于這次疫情風口浪尖的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就是典型。供應鏈短,農產品、活禽活畜來源多元化,魚龍混雜,以檔口為單位“一條龍”解決農產品分揀、活禽活畜宰殺、銷售等供應鏈環節,檢驗、檢疫環節不足,多無品牌和保鮮期保證,消費者購買體驗較差。
三是食品安全問題。農貿市場都是個體小商販、文化素質水平低,除了相對固定的個體商販以外,還云集了為數不少的流動小販。客觀上形成了進貨渠道廣而雜的混亂局面,導致市場管理者對商品質量很難進行統一管理,消費者對商品質量也難以準確識別,而市場內又缺乏農產品質量檢測手段,久而久之,有些農貿市場就成了“低劣成品的聚集地”,一旦商品出現重大質量或衛生問題,往往是商販逃之夭夭,無處追逐責任,消費者的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護。
四是集約用地問題。在中國內陸地區由于土地廉價,項目投資額度低,市場往往還是粗放型的大棚市場交易。土地利用率低,且冬季不能交易。敞開式的交易模式同樣影響的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降低了周邊居民生活品質。
五是內部管理問題。農貿市場檔位經營者文化素質普遍不高,買賣交易不能完全做到明碼標價,以次充好、缺斤少兩之事多有發生。個體攤位多、流動性強、經營戶自身素質參差不齊,使得農貿市場在文明經營、規范服務等方面問題多多,有的農貿市場甚至成為“短斤少兩”、欺行霸市、打架斗毆的多發地。
六是消防安全問題。由于舊的《消防法》頒布較早,司法不夠健全,早些年市場多數無法滿足新《消防法》規范。同時,傳統農貿市場管理觀念陳舊,造成經營戶私拉電線、占用消防通道問題也比較突出。農貿市場屬于人員密集區,一旦著火,后果不堪設想。
一:政府加大對農貿市場扶持力度
由于市場機制的內在作用,現階段,國內多數農貿市場投資主體呈多元化格局,其缺陷就是片面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只注重經濟利益,不關注社會效益,只追求降低成本,不重視市場投入。在市場的硬件設施投入、維護以及管理人員、保潔人員的配備上少之又少,導致服務設施的配套性滯后和農貿市場的“臟、亂、差”現象,此次疫情的華南海鮮市場就是很好的案例。
政府應加大對農貿市場建設的投資。國有投資公司作為項目投資主體,國有投資公司負責辦理項目報批及農貿市場權屬登記等相關手續。對房地產開發配套市場及其他中小農貿市場采取回購、回租或參股等方式接手市場管理權。成立專門農貿市場管理機構,實行統一管理。農貿市場項目經市區農貿市場建設和改造提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及轄區政府驗收合格后,相關部門方能辦理主體項目的有關證照。政府再通過招標經營管理權的方式,讓有管理經驗的團隊來管理市場。
在管理團隊的招標中,向具有管理運營經驗的國有投資公司傾斜。在歷經豬肉上漲,掃黑除惡的過程中,國有投資公司為主體的市場在表現上更為出色,更易管控,更富責任感。
二:不斷完善農貿市場規章制度
對農貿市場建設與管理進行統籌、協調和指導。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環境衛生管理、食品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及車輛停放管理等規章制度。通過宣傳版面、標語,不斷加強文明經營宣傳教育,營造“文明規范經商、守法誠信經營”的濃厚氛圍。
設置農貿市場管理監督部門,明確職責分工,加強市場日常監管,確保市場規范運營。創建辦、食藥所、工商所、市場管理辦公室成立聯合執法組,重點負責農貿市場日常監管。從文明經營到食品安全檢測,從環境衛生到誠信經營,逐步構建農貿市場規范管理的長效機制;市場管理辦公室結合日常巡查工作,加強對環境衛生的監督和檢查,引導商戶自覺遵守規章制度。
三:逐步取消活禽交易, 嚴禁野生動物交易
用冰鮮禽類取代活禽市場,取代活禽市場不是禁止民眾消費新鮮美味的禽肉,而是讓民眾通過更安全的途徑,消費新鮮美味的禽肉。
傳統的活禽市場是流感病毒匯集、增殖、雜交、變異、儲存、傳播的活躍地,也是活禽大規模長途運輸的直接根源。如果繼續容許活禽市場的廣泛存在,我國流感大規模免疫,都難以取得持久的成功。全國取消活禽市場后,各類流感病毒在活禽市場中增殖、雜交和擴散的風險變為零,活禽的運輸也就隨之減少。
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活動。嚴查違法出售、購買、利用、運輸、攜帶、寄遞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行為;不得為出售、購買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發布廣告及提供交易服務等。
因科學研究、人工繁育、公眾展示展演、文物保護或者其他特殊情況,需要出售、購買、利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批準,并按照規定取得和使用專用標識,保證可追溯,但國務院對批準機關另有規定的除外。
四:互聯網+菜市場的結合是未來趨勢
2003年非典過后,京東、淘寶等線上電商進入快速發展時期;而近年來,農貿市場線上拓客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在實體商業寒冬之際,盒馬鮮生、叮咚買菜、蘇寧小店等新零售品牌在這次疫情中卻是訂單爆表,一菜難求。傳統農貿市場的也加入到線上交易隊伍中。
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農貿市場去探索線上與線下結合的道路,在二者之間尋求平衡。
因此,如何能讓消費者在家就能體驗生鮮實體消費的快感,將會是農貿市場加速研究突破的一大課題。
五:加強農貿市場垃圾分類
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的統計,目前,全國有237個城市已啟動垃圾分類,上海、廈門、杭州、寧波、廣州、深圳等18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居民小區覆蓋率超過70%。2019年“全面啟動”和“強制分類”。
農貿市場作為一處固定式的大型農產品流通場所,它每天都會產生數噸剩菜爛葉、果蔬邊角料及其他動物內臟等有機廢棄物,給市場環境及周邊居民生活衛生造成巨大壓力,是各類垃圾交叉且產出量最大的地方,容易滋生細菌,所以農貿市場推行垃圾分類更為迫切。
六:農貿市場標準化建設更為迫切
農貿市場是一個城市文明建設的窗口,也是一個城市文化建設的標志,它代表著一座城市最本真、最當下的面貌。農貿市場的標準化建設在沿海一帶省市已推行多年,并卓有成效,但是在中西部地區僅僅只是開始或從未開始。各地政府在關注經濟增長的同時忽略了農貿市場等民生工程的建設的重要性。
消費升級需要。消費升級是當前的大熱趨勢,現代人開始普遍追求更美好、更新穎、更高質量的生活消費享受。而對于傳統農貿市場來說,想要緊緊趕上、貼牢這一紅利趨勢,就要在基礎硬件和功能服務方式上做出改變,要有新的變化。
城市更新需要。城市在更新,新零售在變革。臟亂差的農貿市場顯然已經無法和文明城市相匹配。
農貿市場在此次疫情中保供穩價發揮重要作用,同醫療產業地位相當。各行各業都可以關門停業,唯獨農貿市場政府要求不能關門,可見市場地位。疫情過后,農貿市場的標準化建設與改造在此次疫情后將會更為迫切。
七:農貿市場服務型業態的多元化
城市冰封,空曠的街頭。全國各地百貨、購物中心紛紛暫停營業。唯有藥店、超市、農貿市場在本次疫情中鼓勵開業。但在部分新型農貿市場,市場的業態早就不僅限于賣菜的功能,農貿市場內開超市,農貿市場內開藥店等等與民生有關的業態都進入到了市場內。
農貿市場可進行多元化業態組合,除了生鮮為主力店外,還要盡量爭取個性化專門店、早餐店店和服務性店鋪。最好能與周邊設施如劇場、文化中心、體育館、銀行、公園綠地及一定規模的停車場等融合成一體,為社區居民提供一個兼具購物、休閑、娛樂、教育文化、聚會社交等多重功能的生活樂園,充分展現農貿市場的“一站式服務體驗”。
八:農貿市場智慧化改造持續推進
一:實現數字化智慧化管理
智慧農貿需要完成“數據采集、信息發布、智能支付、溯源管理、電商應用“等五大方面功能,以互聯網思維融入產品,以良好的用戶體驗出發,從而實現政府、市場管理方、經營戶、消費者的四方滿意的目標。否則容易流于形式,達不到應有的建設目標與預期效果。
深化食品溯源體系:肉、菜、禽、水產、水果等行業納入管理,利用移動APP、物聯網設備作為數據采集的載體,配套軟件系統研發,對市場商戶進貨臺賬、票證信息、食品檢測、交易明細等方面的數據進行存儲,形成市場各環節信息數據庫。
三、建立農產品流通追溯體系
通過系統整合,深化食品溯源體系:肉、菜、三鳥、水產、水果等行業納入管理,利用移動APP、物聯網設備作為數據采集的載體,配套軟件系統研發,對市場商戶進貨臺賬、票證信息、食品檢測、交易明細等方面的數據進行存儲,形成市場各環節信息數據庫。
四、推廣溯源電子秤的應用
市場統一配備溯源秤,可以有效杜絕缺斤短兩問題,可以實現多元化支付,減少現金交叉感染;消費者購買商品之后,可以獲取購物小票,買了什么菜,多少價格,在哪個攤位買,食品是否經過檢測,食品的來源,商戶的信息是否齊全,都能在小票上查看,最大程度上保障消費者的權。
九:農貿市場連鎖品牌化是趨勢
疫情之后消費必然會回歸生活本真,品質大于品牌,個性大于共性,小店要比大店更有魅力;比如波特蘭西斯特鎮的社區商店Tanner Goods(皮革飾品連鎖店),商店經理用老式山水音響打碟,店內員工會現場展示如何用腳踏壓機現場制作個性化產品。每個員工在工作之外都是“藝術家”,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如精細木工、金屬鍛造和家具制作等,還會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店內平臺上展示或銷售,共同營造社區和商店的藝術氛圍。
這也是農貿市場可以加以利用的小店優勢,一店一風格,一店一特色,成為社區門口的新潮Mall。為各家店鋪打造專屬ID,提升消費體驗,增強客戶粘性。
農貿市場運營要變成可投資的商業模式一定要連鎖化、網絡化且數字化,只有變成城市網絡的終端,才可能從量變到質變,鏈家就是最好的示范。農貿市場的經營商家形成品牌連鎖化,不但有利于滿足社區居民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服務好民眾,而且在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的同時,企業自身也能得到長久的良性發展。
十:加強農貿市場食品安全及準入監管
濃厚宣傳氛圍,加大社會監督力度。食品安全涉及千家萬戶,必須提高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監管部門要與每個食品經營者和市場開辦方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層層傳導壓力,壓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努力營造人人關注食品安全、個個重視食品安全的良好社會氛圍。
嚴把食品市場準入關。一是在農貿市場的食品市場準入方面,從食品安全監管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嚴把市場主體準入關。與每位進場經營的銷售者簽訂《食品安全協議書》,要求經營戶繳納一定數額的食品安全保證金,敦促其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市場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如有違反,直接從保證金中扣除。二是著眼效果,創新方式。從市場監管的實際出發,加強對重點品種、風險品種的監管。
立足科技手段,加強檢測體系建設。設置食品安全快速檢測體系,徹底改變過去單純依靠經驗發現問題食品的現狀,為農貿市場食品安全監管提供科學嚴謹的技術支撐。
重視農貿市場食品安全建設管理。一是市場開辦方要切實承擔起市場經營管理“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加強市場日常管理,改變“重收費、輕管理,重權利、輕責任”的管理現狀。二是建立健全經營者的食品安全監管檔案、健全食品安全監管信用體系建設。
注重信息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溯源管理體系。通過信息覆蓋,為食品經營者和市場開辦方提供從指揮、調度、監控、信息采集到商品走勢分析的全程信息服務,并依托信息系統建立完善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管理體系,有效強化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
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影響,還有很多行業在這次疫情中求新求變,尋找出新的生存機會。
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市場環境瞬息萬變,時代發展也好,疫情也罷,如果不能為消費者提供最好的體驗,無法面對嚴峻的考驗,就很難實現“讓用戶離不開”的遠大志向。
此次因華南海鮮市場引發的疫情,對農貿市場的變革是一場倒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