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深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電話:400 059 2068
手機(微信):18129918580 13392192523
地址: 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南聯社區龍城大道31號金地凱旋廣場4棟3502
網址:hncym.cn
疫情期間,有的企業欲哭無淚,有的企業生意紅火。生鮮電商“疫”外崛起,用戶暴漲、訂單激增,熱鬧之下,仿佛生鮮電商的春天就要來臨,然而問題是,疫情過后,這個熱鬧還會持續嗎?
01 生鮮電商“疫”外崛起
最近,一個搶菜口訣在全網流傳開了:
“0點搶盒馬鮮生,6點多搶Dmall,7點美團買菜,8點每日優鮮,9點永輝買菜……”
因為新冠疫情影響,全國各地千千萬萬個家庭不能出門,為了解決一日三餐,生鮮電商一夜之間,就成了很多家庭手里的“香餑餑”。
面對剛需,很多生鮮電商平臺訂單量暴增。
除夕至初三,京東到家全平臺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540%;每日優鮮數據顯示,在疫情暴發后的一個月內,累計售出了2億件商品、30735噸蔬菜;餓了么北京外賣買菜訂單量同比增長9倍……
更出人意料的是,在去年12月就因“融資失敗”進入停擺狀態的武漢生鮮電商企業“吉及鮮”,在這個春季復活了。
大眾從未像今天這樣,對生鮮電商和外賣小哥充滿了感激之情。而生鮮電商這門生意,也意外的重新“活”過來了。
02 表面繁華,背后賺錢的少
至少從數據上看,生鮮電商在這段時間內非常活躍。
然而,知情人士表示,雖然生鮮電商公司的交易情況達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但行情下真正賺到錢的公司并不多,“這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有關方面的嚴格管控,當然,這本是企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
一方面需求暴增,另一方面采購困難。不少村在疫情爆發后選擇了封村封路,延長了農產品從原產地到前置倉的時間。不僅影響到了損耗率,也考驗著生鮮電商平臺的人員配置跟補貼力度,除了要補貼客戶,還得要補貼供應商。
雖然貨源相對緊張,但是依然可以通過加大采購解決,但人手不足短期難以解決。哪怕是跟快遞物流合作、共享員工,一時半會也解決不了缺人這件難事。
疫情期間企業的多項成本也在增加,光門店每天的消毒、人員防護成本,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真正的利好,在于關注度的提升和信心的提振。大量用戶的涌入,勢必帶來下一步資本和資源的涌入,而原本昂貴的拉新成本,突然歸零,為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事實上,在部分地區物資高度緊缺的背景下,菜有多少就能賣多少,消費者根本不在乎生鮮電商品牌是否熟知——這就意味著,只要能獲得足夠的貨,就能在這一輪競賽中脫穎而出。
關鍵問題在于能做到這一點的公司并不多。
用工荒、缺貨,生鮮電商交出的答卷明顯并不如想象中完美。在前所未有的機遇之下,生鮮賽道的玩家們,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03 疫情是機會,也是大考
即便虧損,但不得不說,這次疫情還是給生鮮電商帶來一定變化的可能性。
事實上,生鮮電商要想成功,本質上需要用戶手機下單的消費習慣轉移。即從只習慣在菜市場(依然是當前最強生鮮購買渠道)購買生鮮品,轉變為真正接受線上購買生鮮的習慣。而這種轉移,其實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
只不過疫情會加速這種轉移——用戶被迫使用手機下單的生鮮平臺,這個過程會讓很多此前沒有接觸過生鮮電商的用戶,尤其是中老年用戶,感受到這種購物渠道的優勢,從而加速生鮮電商的普及。
但是,這次疫情可以成為生鮮電商發展的充分條件,卻不是當前各大生鮮電商平臺走向成功的必要條件。相反,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這次疫情對生鮮電商的發展其實有很大挑戰。在這個方面,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的看法,不謀而合。
叮咚買菜CEO梁昌霖認為,疫情過后決定一個生鮮電商平臺的生死,其實就是看它在疫情期間是否能鍛煉出自己的供應鏈能力,如果鍛煉不出來,反而會變得更弱。
“買菜最終不是一個流量生意,而是一個供應鏈生意,所以大家最后比拼的還是供應鏈能力。”梁昌霖說道。
每日優鮮CFO王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這次疫情本質上是對生鮮到家供給側能力的挑戰。供給能力越強,這個時候就會滿足增加的用戶需求,從而抓住商業機會;如果如果供給側能力不足,終究會無法承受這個生意。
因此,現在的生鮮電商,雖然表面看起來熱鬧,但其實內部也暗藏分化的可能。各家現在比拼的就是快速組織貨源的能力、快速提升運力等供應鏈層面的能力。而這種“內功”并非所有生鮮電商企業都具備,隨著疫情的結束,勢必會出現強者恒強,弱者加速淘汰的局面。
在梁昌霖看來,與其說這次疫情救活了生鮮電商,不如說疫情會成為一個分水嶺,會讓供應鏈能力更強的生鮮電商優勢更加明顯。疫情是機會,更是大考。
拋開激增的訂單量不說,不管是疫情前,還是疫情下的生鮮電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絕大多數平臺的財務成本模型尚未跑通。
而驗證一個商業模式的成立與否,關鍵指標就在于單筆訂單是否實現正毛利。以盒馬為例,目前成熟門店已經實現單筆訂單的正毛利,只是因為門店還有各項經營成本要攤銷,使得盒馬還處在整體性戰略虧損(如同上市前的京東)。
因為單筆訂單的正毛利,實現整體盈利,一來是整體還在高速擴張,二來整體盈利只是時間問題。這種階段的企業,往往是投資人最看好的階段。
反觀其他的創業型生鮮電商平臺,尤其是備受關注的前置倉模式,絕大多數仍面臨成本居高不下的難題。如何跑通成本模型,依然是這些生鮮電商接下來要面臨的重點難題。
今年1月,叮咚買菜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透露過一組核心經營數據:經營一年以上、日均單量在1000單左右的前置倉,平均客單價達到65元,每筆訂單的毛利率達到32.1%,刨去各項履單成本(包括大倉及干線運輸費用、前置倉成本、營銷費用),每單的營業利潤超過3%。
也就是說,在這種成本模型下,叮咚買菜的單筆訂單是實現了正毛利的。但這種結果也有前提,即需要前置倉的日均單量達到1000單,平均客單價65元。
作為前置倉模式的代表企業,叮咚買菜究竟能否跑通商業模式,并最終實現盈利,目前看來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總之,小編告訴你,疫情終會結束,當用戶重新回歸線下,線上不再是他們的第一選擇。這時,如果線上生鮮電商不能優化供應鏈,就很難實現這批用戶的留存,也難以站穩腳跟。如此,一切將功虧一簣。顯然,這不是生鮮賽道的從業者們想看到的未來。
而長遠來看,絕大多數生鮮電商平臺依然要面臨成本模型的考驗,單筆訂單是否能實現正毛利,能否翻過這兩重大山,才是真正決定生鮮電商成功與否的核心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