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深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電話:400 059 2068
手機(微信):18129918580 13392192523
地址: 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南聯社區龍城大道31號金地凱旋廣場4棟3502
網址:hncym.cn
風正起,得生鮮者得天下。
2016年啟動的鄭州市農貿市場新建改建工作,將占據生鮮流通鏈半壁江山的農貿市場,推向了風口。從4年前的89家增加到現在148家,市場缺口逐漸填平的同時,智慧化成為新的方向和更高標尺。
只有中央空調、新風系統,不算智慧化;只是簡單將臟亂差環境晉升為網紅打卡地,也不全是真正的智慧化。
什么才是農貿市場智慧化?河南商報聯合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推出“鄭州市場智慧化”報道,為您拆解展示。
“農貿市場由冬冷夏熱轉變為網紅打卡地”
“改造前,冬冷夏熱,夏天像蒸桑拿,顧客轉一圈,趕緊走;改造后,這里成了網紅打卡地,附近居民爭相來乘涼。”這是11月12日附近居民民對今年6月份改造后亮相的金城街農貿市場(又名冠禾集市)的評價。
升級后的金城街農貿市場新靚美
“黨建主題,高顏值范,逛菜市場像逛商場。”這是居民對2019年7月開業的鄭州首家黨建主題標準化農貿市場“市投集市丹楓路店”的贊嘆。
“寬敞明亮,物美價廉,集中了蔬菜瓜果蛋肉海鮮干調最全業態!”這是消費者對11月11日新開業的金馬智慧農貿市場的評價。
楊女士已經在2009年開業的金城街菜市場經營了11年。關閉升級8個月后重新亮相的菜市場,讓楊女士眼前一亮,“開門第一個月,市民不敢進去買菜,因為太顛覆了!老顧客質疑‘菜價會不會很貴’,但我們主動降低了10%利潤,菜價反而更實惠。”
孩子滿月后,賈先生和媳婦2017年在金城街菜市場租了個菜攤,根據他的回憶,“過去逢夏天,個個汗流浹背,我們寧愿關門,中午商戶都不愿在市場里頭待著;現在有中央空調,冬暖夏涼。”
自2016年啟動的鄭州市新建改建公益性標準化農貿市場,改變了人們對傳統菜市場的認知。明亮溫暖的燈光,與人齊腰高的攤位,擺放有序的菜品,或文藝復古或清新盎然的格調,干調區、水果區、肉區、海鮮區劃行就市,新風系統、電梯、中央空調一應俱全,菜市場由“臟亂差”轉向“新靚美”。
農貿市場智慧化:一屏一秤識天下
如果你簡單認為農貿市場只硬件新、環境優,就狹隘了。新型標準化農貿市場的全新靚麗外觀,只是“面子”,智慧化才是“里子”。
在金城街菜市場、市投集市,所有的智慧化可以簡單歸結到一張大屏和一臺秤。
至11月12日11:02時,河南商報記者看到,金城街菜市場入口處一個大屏,顯示當日營業額29225元,客流量2197人次(昨日客流6772人次),訂單數2050單,以及近半月市場訂單數量走勢、商戶紅黑榜、進場顧客體溫監測數據等。
金城街農貿市場智慧大屏
所有的智慧秘密都藏在這個巨型大屏里。大屏可以顯示當天以及每月的客流量、成交額,會顯示每家商戶成交額、哪個菜品賣得最好,何時會出現流量高峰,為市場方、經營戶決策提供參考。同時,對入場顧客進行的智能體溫監測,會實時顯示在大屏上,一旦體溫超過37.5℃,就會報警。
市投集市丹楓路店的智慧化大屏
而這些大數據,來源于擺放在每家商戶攤位前的智能秤。智能秤實現聯網,消費者買的菜肉魚,只要過秤,都會輸入記錄在系統里,供應大數據中心,匯總后顯示在大屏上。
對于經營商戶而言,大數據系統顯示的成交數據,為其第二天采購提供決策,改變了以往靠直覺憑經驗的傳統采購方式。
“這個電子秤知道我每天賣了多少單,賣得多的,下次我多進,賣得少的,下次少進。以往我每個菜品都會剩個五六斤,有了這個大數據后,現在每天基本都賣完賣空。”賈先生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同時,大屏顯示的紅黑榜,以及商戶訂單量實時排名,為消費者采買提供參考。這也能激發商戶內部間的良性競爭。
菜價變動也會實時顯示,不僅僅讓市民采購放心,更利于市管理方監控指導菜價。
“智慧菜市場配套齊全的智能導視屏、顯示屏、智能秤等,讓交易更趨智慧化。”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負責人說。
可溯源系統,菜肉魚有了“身份證”
如果說電子秤和大數據顯示屏是商戶端與消費者端的互動,那么可溯源系統則是商戶端與上游供貨商的供應鏈聯動。
在金城街菜市場,每個商戶手機里都安裝有溯本通軟件。這個溯源系統,依托互聯網、智能感知識別技術以及電子秤等技術和設備,能夠查詢記錄食品流通信息、交易結算信息。
商戶展示的可溯源系統
“一旦出現食品問題,管理者和商戶能夠根據溯源系統,直接查到供貨源頭。”金城街菜市場負責人王海說,“所有商戶都需要在系統里亮照經營,明碼標價,對上游供應商是監管,也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建立顧客與商家與供應商的信任度。”
溯源系統,讓農貿產品有了“身份證”,實現了農產品來源的每個環節的實時追溯查證。消費者拿起小票,掃一掃,就可以知道買的菜、交易的人 的“前世今生”。
“農貿市場全流程監管追溯,可以做到食品源頭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市場可監管,不僅讓市民真正買到‘放心的菜’、‘安全的菜’、‘有身份認證的菜’,同時也讓農貿市場實現現代化、信息化、可視化的安全管控,更可以創新政府高效監管新模式,構建放心‘菜籃子’民生工程。”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負責人說。
農貿市場缺口縮小:4年改造新建105家農貿市場
農貿市場智慧化,走了很長的路。
4年前,鄭州農貿市場并非這般模樣。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當時菜市場的標配,污水橫流、垃圾亂扔是不少菜市場的常態,更談不上智慧化。
農貿市場缺口大,更是當時尷尬境況。2016年3月,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做了一個摸排統計,發現當時全市共有農貿市場89個,根據輻射半徑和服務人口來計算(每家農貿市場服務人口2-3萬人,相間距離不超1公里),全市需要240個農貿市場,還需要再建150個左右。
即便到了當年年底,惠濟區和管城區農貿市場達標率依然為“0”,原因是大多市場歷史久遠,財政投入力度不夠、市場管理方改造動力不足。
另一個原因是,投資大、贏利少、回報周期長、管理難,多數企業不愿涉足農貿市場開發。
當年,論標準化、智慧化,杭州、昆明、上海等先進城市的農貿市場是鄭州對標的標桿。杭州農貿市場國有化、智慧型鄰里農貿市場,讓鄭州望塵莫及。
也是從當年起,鄭州啟動了公益性標準化農貿市場新建改建工作。4年過去了,如今鄭州農貿市場缺口漸平。
河南商報記者最新獲悉,從2016年到目前,鄭州市主城區現有農貿市場達到了148家,提升改造新建105家,按全市應有240家農貿市場來看,只剩92家缺口。
鄭州農貿市場,從追趕者變成了引領者,吸引了一線城市造訪取經,成為了全國競相學習對象。
更具標志性意義的是,鄭州農貿市場智慧化成為一大特色。鄭州越來越多的農貿市場,開始標配“市場網絡全覆蓋、內外監控全方位、電子支付全追溯、網上交易全過程、農殘檢測全品種、信息數據全公開、信用等級全透明”。
“一是積極探索‘互聯網+市場各種途徑’,引導市場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促進傳統消費模式向場景化、體驗化、綜合性消費模式轉化;二是打造全市市場大數據庫,把新市場建設與所在地的區域發展、城市發展和全市的戰略定位緊密結合起來;三是積極探索智慧市場建管新模式,實現市場處置智慧化動態監管。最終目標是打造鄭州‘數字市場’。”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