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深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電話:400 059 2068
手機(微信):18129918580 13392192523
地址: 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南聯社區龍城大道31號金地凱旋廣場4棟3502
網址:hncym.cn
序、生鮮「最后一公里 」
接觸過零售行業的,大家對”最后一公里“這個概念一定不會陌生。早在電商走進普羅大眾,這個問題看似就已經解決了,買衣服、買家具、買生活用品,穿、用、行,都實現了點一點手機,瞬間get。
我們早已習慣了宅在空調房里,等著快遞小哥送貨上門。那么,不斷擴大的生鮮需求,如何滿足消費者的最后一公里呢?
每天繁瑣重復的買菜環節是消費者的一個痛點。網上有消費者自白(特別是年輕一代):我不太愿意去菜場買菜,雖也不求一日三餐有人送到嘴里,但是一日三餐所需的食材如果可以通過網絡下單,直接送到家里,豈不美哉?
“最后一公里”既是痛點也是機會。入場的“大咖小咖”期望在野蠻生長中,做成“一家獨大”,至少也要“分一杯羹”。
殘酷的事實卻是,生鮮電商心有余而力不足,現實尖銳而殘忍。至今我們看到的是剃頭擔子一頭熱。創業者們廢了多少勁,燒了多少錢,又咽了多少無言的苦,也只有他們自己心里清楚。
誠然,老百姓是有“最后一公里”的買菜需求,但對生鮮電商并不買賬。
菜場依舊人來人往。買菜的主力軍——中國大媽們,掌管了普通家庭的一日三餐。他們還是習慣每天去菜場,三五一群邊嘮嗑邊逛菜場。
小區內送菜上門的電商效應并沒有產生。解決生鮮最后一公里,入局者不少,敗走的多如牛毛。
生鮮電商為什么拼不過菜場?分析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鎖鮮成本PK
生鮮生鮮,貴在“鮮”字。
不新鮮的菜那還是菜嗎?直接扔垃圾桶得了。
這是商戶和顧客的一致觀點。那些蔫掉的菜,會被扔進垃圾桶。
為了產品保鮮,生鮮電商也是焦頭爛額:
冷鏈物流、倉儲保鮮、鎖鮮包裝、冷鏈配送......工序復雜,成本高企,產品鎖鮮是最燒錢的環節。
成本高了,要盈利求生存就得提高銷售價格,產品的性價比就低了。
除了促銷優惠,消費者自然不愿意為網上高價的生鮮產品買賬。
對菜場來說,鎖鮮問題就簡單多了。
-菜商們凌晨兩三點到固定批發市場挑選新鮮優質的菜品,一輛摩托三輪就可以搞定整個物流(油燒不了多少錢)。
-碼好貨物后,商戶們只需守在攤位上,時時跟進菜品新鮮賣相。
-消費者隨買隨得的快消節奏、高頻流轉,看得到買得到的新鮮就在手邊。
由此看來,菜場的鎖鮮成本比生鮮電商要低得多,讓利給消費者,就是讓顧客買到新鮮且更具價格優勢的菜。
舉個筆者親身經歷的栗子:
玉米大量上市的時候,嫩甜香最好吃。筆者每天家庭里玉米消耗都在3斤左右,因為走貨量大,菜場的玉米總是很新鮮。附近菜場的玉米價格也摸透了,便宜的時候一塊五一斤,最多也不超過3塊一斤,每根的價格在1-2元。
在一個電商平臺搜索了一下,搜到了兩款玉米,每根價格在4-5元,與菜場價格相差較大!
二、生鮮品類 PK
在某知名生鮮電商平臺只能搜索到一個玉米品種:牛奶水果玉米,價格卻嚇了我一跳,每根玉米的價格近7.5元。
筆者并不了解這個品種,但是有兩點是知道的:
1-這個季節普通玉米就已經很好吃了;
2-這個平臺沒有普通玉米品種銷售。
這不禁讓人疑惑:生鮮電商在選品上的局限性。
生鮮電商更中意選擇高端高價位產品似乎也可以理解:
同樣是玉米,普通玉米價格很難走高,設置高價位也沒人愿意買,要是賣低價了又回不了本。而售賣一些高端的噱頭品種,用精美的圖文來滿足消費者的獵奇心理,用高價來追求高毛利。
看似高利潤,卻也造就了平臺的軟肋。品類的受限,讓購物體驗大打折扣。
而菜場,對時令性蔬菜的敏感性,和對菜品的把控能力,讓人驚喜。在我們老家的農貿市場,每年6月可以買到地衣、綠豆菇、青螄(這些都是田間地頭的野物)、沒有打過農藥的桃子、李子,都是商戶從農家收羅來的當季野生時蔬和本地水果。
讓味蕾懷念的時鮮,非得去菜場走一圈不可。
三、運營成本PK
生鮮電商重在運營且用人成本高。菜場重在管理,用人成本相對較低。
生鮮電商分工很細,多為互聯網從業人才(人才市場的香餑餑),用人成本較高:
網站建設架構師、前端、后端工程師等等都是高薪崗位;為了讓食品看起來更誘人,產品經理、平面設計、產品詳情頁文案也少不了;為了讓價格看起來更實惠,活動運營少不了。
更不要說把控全局的COO(首席運營官),在互聯網行業處于金字塔頂端高薪水準。
這還不包括倉儲、采購、客服等人工成本。
一個公司化運作的生鮮平臺,人事、財務、行政等也是不可缺少的組成。從用人成本來看,生鮮電商燒錢的速度比盈利的速度快得多。
而菜場,管理人員構成較為簡單,日常的運營管理,人才成本相比于互聯網人才就相對低多了。
從菜場商戶來說,夫妻檔居多,早出晚歸,踏踏實實營生,為自己做生意,不計入人工成本。
商戶們一對一服務消費者,購物體驗上也不比花大價錢運營的生鮮電商差。
筆者曾有過在某電商搞活動期間,湊單的經歷。為了滿減湊單,又因為品類有限的緣故,勉強選一些并不喜歡的食材。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算下來,跟菜場平價買的差不多價格。
消耗的時間和心力不說,算下來還是不如菜場買的便宜、省心,等了兩天才到貨,還因為家里沒人為快遞簽收操了不少心。
在菜場,作為老顧客抹個零、送幾根蔥,那是分分鐘的事,還能隨買隨得。
四、未來前景PK
生鮮電商的未來,還有很多瓶頸需要突破,選品、冷鏈配送,小區恒溫自提柜設置,配送區域覆蓋面等等都還不健全。
而隨著菜場的升級改造,環境優化,業態豐富,去菜場的腳步將更容易邁開。
例如,未來菜場加入親子教育、烹飪學校、社區活動中心等業態,菜場做為鄰里中心,功能得到最大發揮,你是不是會更愿意逛菜場呢?
菜場已然成為區域的增值點:
“這個樓盤離菜場近不近,買菜方不方便?”
購房者往往會像考量學區房一樣,考量樓盤附近的菜場。
隨著菜場的價值和前景被看好,農貿行業從業人員將越來越壯大,推動菜場發展。
未來,“最后一公里”的痛點,不再是生鮮電商抓破腦袋想要解決的,菜場也能借著自身優勢參與其中。
對菜場而言,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也許還更好操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