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升級菜場沒秘密 “隔夜菜”賣不成了
前一陣臺風“安比”來臨時,家住淮海西路288弄的許阿姨卻不為買菜發愁,手機微信中剛安裝的“食行生鮮”小程序替代了她使用多年的“買菜專用小拖車”:前一天夜里手機下單購買的蔬果、冰鮮,第二天下午就出現在樓下新安裝的生鮮柜里,許阿姨只需去取走菜品,拎上樓就能開火燒菜。
在安順路220弄紡大小區,居民朱師傅使用手機軟件“買小菜”的本領也大有進步。原來,自從小區附近的美天安順菜市場改造為標準化“2.0版菜場”后,朱師傅在菜場也學著用手機掃描菜價標牌上的二維碼,查看生產地和物流過程,方便又安心。
日前發布的《中共上海市委關于面向全球面向未來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意見》中提出,上海要打造令人向往的品質生活新高地,增加多層次、高水平公共服務供給,注重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在長寧區,升級版標準化菜場、智慧微菜場、蔬菜直供進小區等為老百姓的“菜籃子”提供了智能化、便利化和更為標準化的選擇,但遇臺風、高溫輪流夾擊,居民們擔心的菜價上漲、品種和品質不穩定等問題能否隨著新業態的出現而徹底解決,仍需政企多方努力。
“掃一掃”追溯商品全流程
“想吃什么隨便看,手機掃二維碼原產地、產品介紹都有?!币粋€工作日傍晚,在安順路凱旋路路口的美天安順菜場,理貨員小劉一邊將包裝好的切片西瓜、菠蘿放進貨筐,一邊向來往顧客推銷當天上午剛到貨的新鮮蔬菜。
去年11月,位于九華鄰里中心二層的美天安順菜場開業。作為“2.0版標準化菜場”,這里不僅具備統一標識、統一管理、統一結算、統一服務、統一品牌等“1.0版標準化菜場”的基本配置,購物環境、收銀方式、整體運營都與一般的連鎖超市無異。略有不同的是,這家“2.0版菜場”的商品標牌上除貨號、規格、等級和價格外,還有一個二維碼,手機一掃就能追溯整件商品從“出生”到最終擺上貨架的全過程。在收銀處,除有兩名收銀員“站崗”的人工收銀臺,還有一臺自助收銀機,顧客自行掃描商品條形碼,選擇支付寶或微信付款,就能快速完成“無人收銀”。
靠近軌交10號線龍溪路站的美天虹梅市場,是一家位于地下一層的“2.0版菜場”。站在虹梅路4030號大門口,人們可能會驚訝于眼前“只有一部電梯”的景象,此時,電梯口負責水果攤位的工作人員會幫忙按下電梯下行按鈕,笑呵呵地說“菜場在樓下”。來到地下眼前是另一片世界,各種綠葉菜、瓜果、菇類依次排開,3.6元/斤的廣東菜心、4.8元/斤的茭白、4元一大包的蟹味菇都是再平常不過的菜場價格。徑直走到底,肉類柜臺上擺滿每天新鮮直供的黑毛豬和普通豬。雖然面積不比安順菜場,但虹梅菜場的農副產品同樣種類齊全,也安裝了一臺無人收銀機。不過,收銀員說,來買菜的多是周邊居民,“大家還是比較習慣人工收銀”。
供應鏈管控引入“菜籃子”
在2平方公里內居住了7.3萬人的周家橋街道,僅有的一兩家標準化菜場顯然無法滿足居民的“買汏燒”需求。
“長寧區東部寸土寸金,設置800至1000平方米的標準化菜場,土地制約不小?!本湃A集團上海美天副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顧志君說,長寧根據自身狹長型的區域形態特點,以“中心點+衛星市場”的結構在全區10個街鎮布局菜場,每個街鎮至少設置一家面積近1000平方米的標準化菜場,在買菜需求突出的居民區則布局數10平方米至最大200平方米不等的微菜場或小菜店,借助存量資源釋放民生服務空間。
萬航渡路2548號的美天三角場菜市場已有60年歷史。去年12月,經過搬遷污水池、提升衛生標準、精簡經營戶和攤位、設置直供蔬菜專門店等升級措施后,三角場菜場以“2.0版”標準化菜場重新亮相。今年1月,記者探訪該店時,身著制服的經營戶已能熟練使用菜場統一的ERP(企業資源管理)系統進行收銀、菜品管理,所有攤位均可使用微信、支付寶等移動支付。
“2.0版菜場采取集中收銀,每筆訂單都有后臺記錄,菜場對價格浮動、品種變化、銷售數量都能詳細掌握,不再是‘只問租金不問經營’的‘房東’?!鳖欀揪f,使用ERP系統后菜場管理方對每個攤位的進貨和出貨都有精確掌握,一旦發現違規經營就能及時處置?!爱斕爝M貨100斤,實際卻賣了105斤,多出來的5斤一定是隔夜菜,說明商戶違反了誠信經營原則?!?/p>
顧志君說,上世紀90年代,上海一批馬路菜場被“請”進室內,成為第一代標準化菜場。然而,當時的菜場管理方更像物業,分隔攤位后出租給個體戶。隨著人力成本增加,菜場管理成本也水漲船高,經營戶賺錢、管理方虧損矛盾出現?!耙岣呓洜I效益,菜場必須參與整個副食品產業經營過程?!绷硪粋€矛盾來自出租戶。由于個體商戶的從業素質參差不齊,不少菜場都面臨食品安全和誠信經營風險。因此,升級版的標準化菜場嘗試引入超市統一收銀方式,將風險管控、供應鏈管控的理念引入“菜籃子”管理中。
2014年,金鐘路平塘路路口誕生上海首家超市型菜場——美天平塘菜場。超市化的管理方式使菜場對商戶的管理從松散變為集約,管理對象也從“二道販”“三道販”轉變為有資質的品牌商、農產品基地。更重要的是,管理方真正參與菜場經營,通過ERP系統充分掌握每日的銷售額、平均客單價、暢銷商品,不僅體驗到真實的市場脈搏,也為下一步新零售模式打下基礎。
一個社區一家智慧菜場
工作日12時20分,貨運司機小潘將冷鏈車駛入虹橋中園小區對面一處弄堂口,生鮮電商“食行生鮮”在此安裝了80余個可存放蔬菜、生鮮、冷凍食品的儲物柜。下車后,根據手中的電子訂單,小潘將用戶預訂的商品掃碼后分門別類地放入柜中。
這個位于哈密路公共區域的點位是小潘當天的第八站。早上8時不到,他就從位于蘇州高新區的總倉出發,驅車兩小時前往上海,10時左右抵達第一站綠地會議中心,直到16時完成全天18個點位的配送。
收到微信提示,前一晚預訂的牛排、萵筍和豆苗均已送達,居住在虹橋中園的劉阿姨立即下樓取件。她告訴記者,今年3月,小區對面出現一排“保險柜”,原以為是普通的快遞柜,沒想到竟是放菜的,綠色為常溫柜、藍色為冷凍柜、金屬色澤則是冷藏柜。第一次使用微信小程序買菜,劉阿姨就買了一整只老鴨,原價75元,促銷價59元,新會員充值100元還送50元優惠券,這些折扣令劉阿姨和鄰居們對“互聯網買菜”產生好奇。
劉阿姨居住的虹橋中園附近沒有標準化菜場。2017年,長寧區商務委全力推進智慧微菜場建設,截至今年5月底,僅“食行生鮮”就已在長寧開設了40家社區智慧菜場,像劉阿姨這樣買菜不便的居民成為直接受益者?!熬W上蔬菜價格比小商販便宜,品質更新鮮。”劉阿姨當天購買一包重約半斤的豆苗為3元。前一天,她剛剛往自己的賬戶內充值200元用于買菜。
在更靠近市中心的淮海西路288弄,居民潘老伯從小區安裝的“食行生鮮”儲菜柜中取出栗子山芋、大包燕麥片等商品。此前,他要步行10分鐘以上前往新華路上的永輝超市或步行20分鐘到廣元西路附近的樂山菜場買菜。
近年來,長寧區“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發展迅速,與老百姓生活場景緊密結合,“一個社區一家智慧菜場”的體系進一步拓寬了主副食品供應渠道。
食行生鮮市場部副總監高海峰說,截至今年6月,公司在上海已設近1500個智慧微菜場,覆蓋除金山、崇明之外所有區域。三類“智能儲菜柜”中,常溫柜存放油、米,冷藏柜溫度為3℃-8℃,存放蔬菜、水果以及雞鴨魚肉等農產品,冷凍柜為零下18℃,存放冰凍海鮮、水餃、冰淇淋等產品。根據用戶大數據分析,老百姓對蔬菜、肉類等冷鮮食品需求最高,因此每個社區三種儲菜柜的比例分別為1:3:1,最大程度發揮智慧微菜場的“坪效”。
“智能菜籃子”布局待優化
在盒馬鮮生、安鮮達等生鮮登上市民餐桌的當下,智慧微菜場能否補足市場缺口并維持可持續發展?
在高海峰看來,“快遞柜版菜籃子”的“貨等人”模式提供了更靈活的消費體驗,可解決消費者“人等貨”的被動。同時,企業能大膽采取“零庫存”運營方式,通過前一天用戶訂單數決定第二天采購量,而物流壓力是否陡增、儲菜柜是否會爆倉也可提前預知?!吧r電商市場尚未飽和,不同品牌專注各自細分市場,消費的最終決定權始終在用戶手中?!?/p>
許阿姨向記者展示了手機中安裝的盒馬鮮生、天貓商城等諸多電商APP,儼然一位“網購達人”。在她居住的淮海西路288弄,不少老年居民都在子女的指導下學會“上網買菜”,大型菜場距離遠、買多了提不動是主要原因。“要現做現吃的就在‘盒馬’上買,1小時就送到;不著急吃的就買好放樓下‘微菜場’?!痹S阿姨說,安全、方便是老年人接受網購的“硬門檻”。
居民們有了多重選擇,但企業還須跨過兩道坎:物流成本高和配送點的布局。
高海峰說,由于食行生鮮總倉位于蘇州,司機每天往返滬蘇兩地要4小時。以每輛車每日配送上海20個小區為基準,單車日均配送量在500至600單之間?!凹偃缈倐}在上海,縮短的物流距離可使每輛冷鏈車的運能翻一倍?!辈贿^,食行生鮮要在上海近郊建立約3個平均占地1萬平方米、平均建筑面積在3萬至4萬平方米之間的總倉,才可充分滿足市內配送需求。因高標準的場地面積限制,“找地方”并非易事。
此外,市中心不少區域居民區數量多、人員密度高,但分散到單個小區,居民數量和買菜需求都變得有限。
“智能儲菜柜都安裝在小區內,覆蓋面和使用率都無法效益最大化,理想的布局是在多個小區間的公共區域設置自提柜,不論哪個小區的居民都能使用?!备吆7逭f,食行生鮮于2017年10月在虹橋街道愛建居民區安裝了4組“馬路自提柜”,居住在附近虹橋小區、安順公寓、愛建小區的居民都能到這個位于安順路351弄的自提點取菜。但位于公共道路的自提柜在安全維護、衛生保障、后臺監控等方面的管理難度都高于封閉式小區,單憑企業一己之力很難迅速確定點位,找尋合適的馬路自提點往往需要政府部門協助溝通。
人工智能帶來更多民生體驗
眼下,美天安順菜場正經歷從標準化到智能化的升級,菜場樓下計劃試點即停即買、即買即走的“不停車買菜”,類似肯德基、麥當勞的汽車穿梭餐廳。九華集團通過與上海本土人工智能企業深蘭科技合作,還將在長寧區陸續試點智能微菜店、智能移動菜場和上海首家“無人菜場”。
美天虹梅菜場大門右側的美天24小時無人超市內就安裝了3臺深蘭科技的“TakeGo(拿了就走)”無人值守貨架,顧客用手機注冊并關聯支付信息后,只需將手掌安放在貨柜上“掃一掃”,就能直接打開貨柜取走商品,無需結賬便可完成購物。記者發現,無人售貨機內的商品種類尚不豐富,每臺機器內擺放的大多是相同的薯片、泡面、鴨脖、可樂、礦泉水,只能滿足周邊居民的應急需求。
今年6月,深蘭科技在上海發布名為“芭提雅”的自動駕駛功能性商用車,長寧區則率先與深蘭合作,將在200個社區推出“叫店”服務。居民通過手機APP,可以像打車一樣把移動菜場“呼叫”到家門口,上車挑選后再把這臺無人駕駛汽車“請”走,不出小區大門就能買到各類蔬菜、生鮮和水果。
正在研發中的“無人菜場”預計使用包括人臉識別、無人支付、智能貨架、自動清掃機器人、自動跟隨購物車、機器人推銷員、機器人導購等多種人工智能技術,形成完整的無人菜場線下場景,最快于今年年內問世。
本就身處新興行業的電商也在積極擁抱人工智能。食行生鮮下一步在提高穩定性的基礎上,利用可視化技術、指紋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增強自提柜的智能性和對不同區域的適應性,今年計劃將在上海完成共500家“智慧微菜場”的布點。
從上世紀90年代馬路菜場被“請”入室內,逐漸由“1.0版”標準化菜場所取代,到近10年來標準化菜場根據上海建設國際大都市的定位不斷升級,成為今日隨處可見的“2.0版菜場”,“菜籃子”的變化記錄了上海社會民生的發展歷程。如今,“2.0版菜場”正對標高質量發展,通過智能技術、城市更新為老百姓提供更高品質的“買汏燒”體驗,而電商、人工智能企業等社會資源的參與,也使民生服務的選擇更為多元——千頭萬緒匯聚到終點,就是要讓老百姓的“菜籃子”永無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