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深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電話:400 059 2068
手機(微信):18129918580 13392192523
地址: 深圳市龍崗區(qū)龍崗街道南聯(lián)社區(qū)龍城大道31號金地凱旋廣場4棟3502
網(wǎng)址:hncym.cn
這是楊姥姥系列第2期
我來上海快5年了,了解到上海人的一些生活習慣,但不喜歡做飯的我,一直沒有正兒八經地逛過菜市場。
自從認識了好友沈小怡,我對吃飯有了新的認識,她和我講買菜的趣事,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決定跟她去逛菜市場。
她說:“你確定跟我去?這需要早晨起很早,去晚了,買菜的人,很多攤位都收攤了。”
然后,我就早晨5:30起床,去菜市場等她了,逛到9點多,收獲太大了。
吃是我們生活很重要的一方面,菜市場是一個城市的縮影,去當?shù)氐牟耸袌鲎咦呖纯矗^對能夠對當?shù)厝嗣竦纳钏接幸粋€認識。
上海人民的生活水平真的很高,沒錯, 逛的過程中,我鬧了很多笑話,楊姥姥又再次進“大觀園”了。
我和小怡去的是陸家嘴地區(qū)最大的菜市場--錦德市場。隔一條馬路,高大上的大樓、大廈比比皆是,鼎鼎有名的三大神器(環(huán)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上海中心大廈)也是恍如近在眼前。
而這邊就是很有生活氣息的老式居民區(qū)。一進菜市場,我就很喜歡,完全沒有印象中的臟亂嘈雜,亂中有序,不失整潔干凈,市井的味道,也許這才是生活。
從生存到生活,從物質到精神。
小時候,我對吃飯的理解就是填飽肚子。在北方,大家對吃沒那么講究,哪怕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農村人也經常吃肉,但搭配上也沒有那么注意。
不得不承認,在吃上,上海人已經走在了前列,更注重營養(yǎng)搭配,很精細。上海人,基本上每頓飯,一定要有一個綠葉菜。攤位上的綠葉菜,有十幾種。
我鬧了笑話,很多菜,我都不認識,上海老阿姨和我開玩笑:“小姑娘,你不懂得。”我就逐個認菜:紫角葉、米覓(綠色和紅色)、雞毛菜、小青菜、空心菜、牛心菜……
米覓(綠色和紅色)▲
有些菜,我很奇怪竟然能吃?比如地瓜葉,南瓜藤,在我老家,這些從來不吃的。
賣菜的大叔是小怡口中的本地人,也就是上海土著,小怡說她最愛買這種攤頭上的蔬菜,價格比外地的蔬菜貴些,但肯定比超市的蔬菜便宜,關鍵是新鮮。
挑選食材是一門重要的學問。小怡說,爸媽也從不會帶她來菜場買菜,只有用時間和經驗來換,她也曾經有被人騙的經歷。
畢竟一早來菜市場里買菜的以大媽大叔居多,年紀輕輕的小姑娘都會被誤認為是好欺負的。
還有,上海人買菜,都買一丟丟,根據(jù)做菜的不同而選擇,比如雞毛菜,如果清炒,可能需要買半斤,燒湯2兩就可以了。
上海的女主人,對菜要有很好的規(guī)劃,根據(jù)菜單來買菜,如果一個菜不夠了,如何配出來一道美味的菜。
不止青菜,豆制品也有十幾種,我看都長得一個樣,但看上面的字是不一樣的,每一種的做法也不同。
盒裝的豆腐包括內酯豆腐、日式內酯豆腐、日式絹豆腐、日式鹵水絹豆腐、男豆腐,這些主要是口感和豆腐的制作工藝不同而分類。
最便宜的1.8元/盒,最貴的是4.5元/盒,其他幾個品種都可以煮或涼拌,只有男豆腐口感比較老,適合煮火鍋或燒麻婆豆腐,不易碎。
一個豆制品的介紹,小怡給我講了半個小時,我聽得差一點暈過去,她叨叨了十幾種做法。
我從小就知道一種豆腐,如圖被切成四方塊的。上海人做菜對細節(jié)的把控也是很厲害的,比如同樣是燉魚頭豆腐湯,上海人還會提前用熱水加一點點鹽焯燙豆腐,一是去除豆腥味,二是讓豆腐不易碎。
了解了蔬菜和豆制品,逛其他品類,我就淡定了,海產品和河鮮,你能想到的品種都有,因為攤頭多,所以還能貨比三家。
上海人還喜歡吃各種菌菇:香菇、蘑菇、杏鮑菇、海鮮菇、白玉菇、茶樹菇、蟲草花……以前在北方,過年時,會吃蘑菇炒肉,其他的沒怎么吃過。現(xiàn)在,我也會吃杏鮑菇,也會用蟲草花做湯了。
為什么他們每一樣東西都這么多種類呢?我真是用手機,邊逛邊記筆記。
米和面條,也各種各樣的。
豬肉他們也是按部位賣,做每個菜,需要哪個部位的肉也不一樣。小時候,我們那過年,都是一次買十幾斤肉煮了,然后腌制著吃,根本就沒這么分過。
小怡說豬肉可不能任性地瞎買,一要看品牌,認準大品牌購買放心肉;二是挑部位,比如同樣是炒肉絲,不講究的買腿肉,講究的可以買里脊肉,同樣是豬肉,價格卻相差很多。
小怡說上海人不怕買到貴的,就怕買到不好的。
買菜一定要趕早,品種多數(shù)量多,可以挑選購買的余地大,不知道去哪個攤位買,可以觀察一下哪個攤位人最多,不知道如何挑選食材,可以問問大叔大媽,他們比你想象中熱情,一定會把他們的經驗分享給你。
如果菜不好,逃不掉上海大媽的火眼金睛的。
我還注意到,她們買菜的布袋挺實用的。
上海人吃飯很注重科學營養(yǎng)搭配,每個菜的量少,但品種多,他們不吃隔夜菜,甚至隔頓的都不吃。
逛完菜市場,我跟小怡去吃早飯,也發(fā)現(xiàn)很多上海老大爺老阿姨,一起吃早飯。
小怡說,現(xiàn)在上海的老夫妻都想開了,以前不怎么舍得出來吃早飯,現(xiàn)在都會出來吃,并且經常老兩口出來吃一頓大餐,看60多歲的阿姨穿著素色的裙子,和老伴一起吃早飯。
兩人輕輕絮語,吃完擦擦嘴巴,互相攙扶著離開,歲月靜好的畫面應該就是這樣吧。
菜場里有一家小店,只開半天,開了20多年了,據(jù)說很多明星也找來過。除了價格便宜,更是可以找到上海人小時候的味道。砂鍋、油面筋塞肉、百葉包塞肉……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的生活都會越來越精細,對科學營養(yǎng)越來越重視,并且吃飯會超越僅僅填飽肚,更是成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大家會為了吃一頓美食,而花費時間精力去尋找。
逛完菜市場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改變了一些,開始早起去菜市場買菜了,認真去挑,而不是天天從網(wǎng)上下單,直接送到家里了。
菜場經濟學:
熟食店最賺錢的竟然是這個?
一進菜市場,有一家熟食店,有兩個門面,一個爸媽守著,一個兒子媳婦守著,我想肯定賺錢,要不然不會一家人都忙活,還雇人。
他們價格標簽都很明顯的,在玻璃上都能直接看到,每個攤位都標得很醒目。
小怡說:“你知道這個熟食店,最賺錢的是什么嗎?”我猜一些肉類,原來我猜錯了,竟然是話梅蘿卜,16.8元一斤。
他們店里很多菜可能是批發(fā)的,做二道販子,這樣很省心。而話梅蘿卜自己做,蘿卜批發(fā)6毛錢一斤,成本沒有多少,而經過加工,現(xiàn)在夏天來了,大家都想吃一些清涼爽口的小菜,銷量特別大。
這家店,每年的純利潤上百萬。
小怡說年利潤百萬以上的攤位在菜場里很多,有的不算好的,一個阿姨每年幾十萬都能賺的。
生意好的門店,基本上都是食材好的,有一個攤位,一對年輕小夫妻,賣安吉的雞,特別火爆,還有一個豬肉品牌,反正質量好的店,都能火。
上海老阿姨的口碑傳播,那是不得了的。只要好,排隊都沒有關系。
菜場的大部分菜價格都是固定的,不太會讓你還價,但是也有很多攤位可以還價,空間不是很大,一般也就是5毛到1塊之間,買菜的話一般零頭都會拉掉,尤其面對熟客。但河鮮海鮮的還價空間較大。
在菜市場一定要混個臉熟,和這些老板搞好關系。混個臉熟有很多實際的好處,你容易買到好的東西,并且老板會給你一些優(yōu)惠。
比如買豬肝、豬腰、大腸等,回去自己弄,弄不好味道很大,如果和攤主比較熟悉,他會幫你很仔細地處理好。
搞好關系也不難,除了經常光顧,就是態(tài)度好一些,聊幾句家常,不要因為幾毛錢和老板斤斤計較。
上海的菜市場,買菜都會送小蔥,在這里基本上不用買蔥吃的。以前,在北方,我都吃大蔥,來到這邊發(fā)現(xiàn)有小蔥。
當然,買菜是一個大學問,如何挑,如何讓分量足,這里面有“公平秤”,一般也沒誰會用。比如買魚,你先不要告訴她殺好,而是回家自己處理,他會分量沒有問題,你說殺好,可能就會分量不足,用厚袋子,一個袋子2-3兩。
一個菜市場,肯定有生意好的,生意一般的,生意不好的,基本上都能總結出來經驗,生意非常好的,一定是食材非常好的,還有就是服務態(tài)度好的。
當我拍照時,有一個賣大米的阿姨說不要拍照,態(tài)度很糟糕。而一些攤主,看我也不像買菜的,還是逐個解答我的問題,并且讓我拍照。小怡說態(tài)度不好的,下次不來了。
小怡還經常去買海帶絲,一般做涼菜,她會買1塊錢的(5塊錢一斤),第一次買時,老板還會啰嗦幾句,說怎么就買這么點,時間長了,也習慣了。
但是有一天,周六小怡做外賣需要海帶絲,老板就對她大聲嚷嚷:“小姑娘,你的少,一邊等等,讓后面的人買。”
小怡有點生氣,去了隔壁攤位,買了10斤,因為那天她做外賣,需要的量大,買完,她還特意去那個攤位上告訴老板:“不好意思,我今天要買10斤海帶絲,可惜你不讓我買,我只能去了其他攤位。”
不過這位大叔也是聰明人,我們那天逛菜場,看到小怡后,很熱情地打招呼。
在菜場里,發(fā)生的是高頻小額的交易,形形色色的人,關系到我們的生活,真是一門大的學問,經常逛,會很有體驗與收獲。
賺錢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我6點多一點到菜市場,里面已經很多人了。據(jù)說里面的攤主,很多都要3點多起床了,雖說每天可以早點收攤,但還要備各種貨,賺得都是辛苦錢。
他們一般沒有休息的,一年365天,幾乎每天都堅守在一線。想一想,我都做不到。
小怡,不是做私房菜嘛,偶爾也做外賣。那天買完菜,她用自行車帶著我,我怕她帶不動,她說:“你還不如我的菜重呢。”
每桌私房菜,她要準備8-10個人的菜量,至少16個菜。這樣她提前兩天就會列菜單,當天早晨5點去菜市場買菜,一定要挑質量好的。
為了買到更好的食材,她會騎自行車,到周邊農民家里去買。一周,她至少去4趟菜市場。小怡改變了我對上海姑娘的看法,以前覺得嬌滴滴,不能吃苦,小怡就是勤勞的小蜜蜂。
在結婚前,小怡從事證券工作,并不會做飯,結婚后,第一頓飯,她老公做的,她覺得不好吃。
“不好吃,你做呀?”
小怡心想,我做就我做,就這樣她下載了APP,一點點從0開始,我覺得上海人,對美食是有天賦的,因為他們見的多,愿意鉆研。
如果我自己逛菜市場,那估計也看不出什么,但小怡在旁邊給我講解,我發(fā)現(xiàn)收獲真大,她懂的真多,食材好不好,她能看出來,并且看到一個菜,就知道做法。
上海很多老阿姨,都請教小怡,因為她們不看書,也不會刻意去學習,不懂得創(chuàng)新。而小怡每天都在精進自己廚藝,一路上,我們遇到很多認識小怡的阿姨向她討教問題。
我真是太佩服了。真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容易。
我夸小怡勤奮,她也夸我:“你看你,為了搜集寫作素材,不是也5:30爬起來了,拿出大半天的時間,為了一篇文章。”
她老公小黑哥說:“哎呀,你們就不要互相吹捧了。”
執(zhí)行力是取得成績必備的品質,做不到這一點,懂得再多道理,沒什么用。我們要想做好一件事情,賺到錢,一定要走心的付出,并且堅持。
逛完菜市場,休息了一會,我和小怡又去探訪了上海高大上的私房菜,開在別墅里,寫好文章,我會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