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深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電話:400 059 2068
手機(微信):18129918580 13392192523
地址: 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南聯社區龍城大道31號金地凱旋廣場4棟3502
網址:hncym.cn
來源:投資界
這兩年,資本市場進入寒冬,“錢荒”蔓延至生鮮電商行業,終于推倒了多米諾骨牌。
作者 I 齊敏倩
來源 I 市界
“這個冬天太冷了。”四季生鮮創始人胡剛一進門就對我們感嘆。他說的冷不是氣溫驟降或是寒潮來襲,而是所處的生鮮電商行業遇冷,融資不順。
最近,生鮮電商玩家們接連爆雷,整個行業籠罩在肅殺之中。月初,妙生活80多家門店全部關閉;吉及鮮被曝融資失敗;呆蘿卜關閉杭州中心,被曝經營不善后,業務收縮至大本營合肥。
巨大的市場空間、極低的線上滲透率,讓生鮮電商在過去數年間一度成為投資風口,引得資本競折腰。然而,低毛利、高成本、高損耗并存的情況下,盈利始終是壓在生鮮電商企業心頭的大石。
這兩年,資本市場進入寒冬,“錢荒”蔓延至生鮮電商行業,終于推倒了多米諾骨牌。
賣個菜,怎么就這么難?哪種模式能突圍,何時才能盈利,所有人都在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01
冰與火之歌
對很多人、很多業態來說,生鮮行業有著強大的吸引力。
作為一日三餐的必需品,生鮮消費具有高頻次、高復購率等其他零售業態并不具有的優勢,被視為最佳引流“工具”。
一位商業地產行業的資深從業者告訴市界,盒馬鮮生、永輝等擁有生鮮的大型超市,由于引流作用明顯好于服裝等業態,深受購物中心青睞,能享受到更優惠的租金待遇。
感受到生鮮魅力的遠不止線下實體商業。在對“衣食住行”進行全方位滲透的過程中,互聯網也盯上了生鮮這塊大蛋糕,生鮮電商開始遍地開花。
生鮮電商誕生的邏輯除了巨大的市場、超強的引流效果外,還在于生鮮行業原本以線下為主,線上滲透率低。
另外,我國城市居民區大都分布密集,消費者集中,生鮮電商無論是推廣獲客、線下開店或者配送都更容易實現規模經濟。
最早,生鮮電商行業以地域性垂直類生鮮電商平臺為主,比如2009年成立的天天果園和2012年成立的本來生活。這時的生鮮電商以城市中心倉模式為主,產地直采,自建倉儲冷鏈和配送。
隨著生鮮電商得到資本和電商龍頭企業青睞,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阿里、京東兩大電商巨頭紛紛布局生鮮業態,前置倉模式的代表企業每日優鮮也在2014年誕生。
2015年,風投女王徐新在一次活動上提到“電商還有最后一個堡壘就是生鮮,你拿下了生鮮,就能拿下天下。”這樣的論斷,在當時幾乎是業界共識。
以售賣半成品凈菜為主的O2O企業青年菜君,是那時期的明星創業公司。公司創始人之一的任牧接受采訪時曾提到,2015年他在錄制完某檔創業節目離場時,直接有投資人跟著跑出來,想要投資他們公司。
也有一線主流投資機構給了青年菜君投資意向書,創始團隊認為對方給的幾個億估值太低就沒同意。2016年,資本寒潮來勢洶洶,青年菜君開始出現資金緊張的局面。當年7月,由于融資失敗,任牧開始遣散工作人員。
青年菜君只是當時整個行業的縮影,O2O泡沫破裂,生鮮電商首當其中,美味七七、后廚網和許鮮等一大批生鮮電商企業在那兩年倒下。
曾在順豐優選和聯想佳沃市集這兩個生鮮電商平臺擔任CEO的崔曉琦當年還表示:“我暫時不會再碰生鮮”。
許多創業公司倒在前路的“墓碑”并沒有嚇退后來者,不僅垂直平臺層出不窮,互聯網和零售巨頭也趁著“新零售”的東風趕來。
阿里有天貓生鮮、盒馬鮮生;永輝有永輝生活、超級物種;美團除了平臺加商戶模式還在大力擴張美團買菜。
跟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等零售行業新業態“一陣風”似的來去匆匆不同,生鮮電商行業即使創業企業淘汰了一批又一批,但市場依舊認可它的底層邏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
02
第二輪洗牌
2016年第一次生鮮電商倒閉潮后,阿里、騰訊和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入局,隨著技術、觀念的進步,從產地到餐桌,整個生鮮行業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王強從業多年,他原來曾給許多生鮮電商公司供貨。據他觀察,最上游的水果蔬菜生產基地如今和2016年前后相比,無論是產品包裝、品質還是標準化都有了很大進步。
物流環節的冷鏈物流、生鮮供應鏈也在資本支持下日益成熟。
這些都可以理解為行業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再加上資本扎推的示范效應,這兩年,做生鮮電商行業的人越來越多。
胡剛,就是在被譽為生鮮電商“死亡之年”的2016年進入這個行業的。父輩在北京經營了一輩子蔬菜攤位,他打小就長在菜市場。
和淘寶店的代運營類似,生鮮電商也有專門做代運營的公司。代運營公司介于美團、餓了么和京東到家等平臺和菜市場商戶之間,通過提供品牌、平臺店鋪管理等服務賺取扣點或差價收入。
胡剛最早便以此起家。他回憶,剛入行時,整個行業做代運營的企業不過十多家。今年,他能明顯感覺大競爭壓力大了,同行的數量一下子漲到160多家。
產業鏈上游,王強主要做生鮮基地直采,再供貨給小B端企業,他同樣感覺到去年開始,競爭對手越來越多。
胡剛和王強做的都是能保證盈利的“生意”,雖然越來越難做,但跟自營生鮮電商企業,他們遠不是最慘的。
目前,生鮮電商行業以三種模式為主,分別是:每日優鮮采用的前置倉加到家模式、生鮮傳奇和蘇寧小店采用的到店自提模式,以及這兩年爆火的社區拼團模式。
三種模式各有優劣,但今年以來,各種模式的生鮮電商都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今年7月,鮮生友請的董事長等高管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名義被帶走;吉及鮮、呆蘿卜資金緊張,收縮調整;妙生活關閉全部80多家門店。
資本、業界乃至大眾,對生鮮電商行業的擔憂情緒再度爆發。
03
巨頭時代
今年以來不斷爆雷的生鮮電商企業,雖然業務模式不同,但本質上都是因為資金短缺,導致公司難以為繼。
妙生活CEO鄒志俊在接受央視采訪時提到,目前他們的成本占到總價的30%—40%,生鮮批發的毛利率卻只有10%—20%,高額的成本導致企業短期無法盈利。
雖然妙生活曾累計獲得超過2億元融資,但鄒志俊判斷資本會冷下來,于是今年8月份開始陸續關店。
成本高、盈利難,考驗著每一個入局者。生鮮批發毛利率不足20%,但無論是前置倉或是到店,都需要前期建倉開店、運輸物流等成本。到家模式,還需要配送成本。
這兩年火熱的社區拼團倒是不需要店面、配送等成本,但跟其他兩種模式相比,規模小,管理也不夠規范,很難誕生大企業。
損耗大也是生鮮電商面臨的難題。四季生鮮創始人胡剛告訴市界,生鮮產品每增加一個環節就會增加相應的損耗,很難控制。
銀河零售分析師李昂直言,“生鮮電商前端的成本非常昂貴了,后端的獲客壓力卻并沒有因為其技術優勢得到緩解。生鮮電商用技術處理非標準化產品,難點很多。”
在他看來,生鮮電商行業有些畸形。高客單、低性價比也不符合當下的消費趨勢,行業整體議價能力非常有限,談盈利還早。
既然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大多數生鮮電商就只能靠不斷融資輸血。
在王強看來,尚未盈利的情況下,提高平臺總交易量,是生鮮電商企業在一眾競爭者中打動投資人的唯一方式。
總交易量的提高,可從提高客單價和客戶群體數量兩個方面下手。為了拉新或是覆蓋更多消費群,生鮮電商即使不盈利,也必須不斷擴張。為了在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企業之間的價格戰不斷,這也就讓錢越燒越多。
資本寒冬延續,再加上生鮮電商久難盈利,投資者對生鮮電商的投資態度和邏輯發生變化。資本對整個行業呈現出更為理智,且向垂直賽道內頭部企業集中的趨勢。
艾瑞咨詢的一組數據更能直觀反應這種變化。2016年之后,我國生鮮電商融資總額和融資數量均出現下滑,不過,平均單筆融資額度從1.4億元提升到1.7億元。
其實,資本、資源向頭部企業集中的現象并不只出現在生鮮電商行業。在經濟進入新常態,互聯網整體普及率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市場、流量紅利都已進入存量時代。
企業之間的競爭變得更為殘酷,資本變得極為理智,除了追求美好的未來,當下的盈利能力成為他們考核投資標的的重要指標。
為了降低風險,保證收益,投資機構必然會選擇最為優質的資源。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8年生鮮電商前五大公司共占據37.6%的市場份額,比上一年增加12.5%。
細分行業的第一、第二大企業才是資本追逐的對象,體量小又不盈利的小企業勢必會被拋棄。
對于大多數生鮮電商而言,這次的寒潮將更為猛烈,甚至到了決定生死的前夜。
04
賣菜為何這樣難?
燒錢的存量博弈對資金依賴明顯,生鮮電商要想挺過這輪淘汰期,最重要的就是足夠的資金儲備。互聯網、零售巨頭企業以及每個垂直賽道排名一二的企業,在這方面擁有絕對優勢。
除了資金,供應鏈管理作為生鮮電商行業最關鍵的環節,也是決定企業能否勝出的關鍵。
許多中小型生鮮電商進貨的渠道還是二級批發商,從產地到一級批發商再到二級批發商,供應鏈每增一個環節產品損耗就會增大,同時也會產生相應溢價。生鮮電商要想增加利潤空間就要盡量將供應鏈向上游延伸,減少中間環節。
采購環節完成后,生鮮產品保質期短、難以標準化就會成為生鮮電商企業面臨的第二個難題。只有不斷了解消費者數據才能精細化管理庫存,減少損耗。
物流配送同樣是考驗供應鏈能力的重要一環,從分揀到配送,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都是生鮮電商企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除了不斷燒錢的明星項目,生鮮電商行業也有不少像胡剛和王強這樣更為務實的“生意人”。
胡剛從一個人創業做生鮮電商代運營開始,如今慢慢向上游發展做起了產品供應鏈,王強則一直堅持做生產基地和小B端的連接者。他們的共同點是行業經驗豐富,不燒錢擴張,求盈利。
“本來就是賣白菜的事兒,如果很多人只把這個當成生意,肯定能賺錢。”談到生鮮電商燒錢時,王強這樣說到。
生鮮電商賭的是消費者終將形成線上購買生鮮產品的習慣,市場很大,前提或許成立。但行業寒冬中,資本留給從業者試錯的機會越來越少。
無論模式如何變,生鮮電商本質上做的還是賣生鮮的生意。商家要賺錢,買家要求鮮、求快、更求便宜。
現階段,如果沒了補貼,生鮮電商要保證盈利就必須提高價格。試想一下,如果線上水果蔬菜價格高于線下價格,在大多數消費場景下,買家為什么還要選擇線上呢?
下樓步行5分鐘就到的超市或者菜市場,水果蔬菜一應具有,還能挑挑揀揀貨比三家,順便和相熟的攤主話話家常,這樣買來的菜難道不夠香嗎?
賣菜這件小事上,最質樸的可能最動人,但做好卻難上加難。這輪行業大調整,生鮮電商中小玩家九死一生。
(注:應受訪者要求,王強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