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菜:從傳統街市“逛”到線上商城
不想離開市橋,因為我家附近1公里的距離內,有著2家菜市場和1個生鮮超市還有N家菜店。”梁女士是有著十幾年持家經驗的主婦,她認為買菜的便利程度是生活質量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
記者對番禺區主婦常去的買菜場所進行走訪調查發現,菜市場、生鮮大賣場、社區菜店和線上生鮮商城構成買菜大軍主戰場,各買菜場所因其面對的客群不同、產品定位不同,有著不一樣的發展空間。
菜市場
5060后堅守的傳統買菜陣地
“大部分顧客都是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上午會集中一些,下午也有一部分準備晚餐的來買。”李先生在鐘村市場承包了六年的攤點,出要出售時令蔬菜,他認為自己能“有飯吃”與50后、60后對菜市場的執著有著很大的關系。“上歲數的還是喜歡逛菜市場,最主要是能講價,你買6塊5的土豆,我就能把零頭卯掉,這個只有來菜市場能做到。”
除了能夠體驗講價的快感,價格也是中老年主婦選擇菜市場買菜的主要原因。“同樣的一斤土豬肉,在市場要比超市能便宜1塊多。”東方白云花園小區的趙阿姨經常在羅家市場買菜,她鐘情菜市場的主要原因就是價格較低。
菜市場也叫農貿市場,是農副產品生產者與消費者雙方直接進行買賣活動的場所。可以在農業生產者個人或集體間互通有無、調劑余缺,為農村居民提供副食品供應;可以彌補國營商業不足,滿足城鎮居民的“菜籃子”需求。農貿市場所售商品價格,是在國家政策法令允許范圍內,由買賣雙方議定。目前,番禺區的菜市場大多分布在一些城鄉結合的地帶,部分菜市場會按農歷分“大集、小集”來對生鮮物品的供應量進行配置。
生鮮大賣場
滿足“新鮮齊全”需求
近幾年,大型超市里的生鮮賣場和專業的生鮮大賣場異軍突起,在競爭激烈的生鮮供應圈里占有有一席之地的主要原因是,能滿足主婦們對“新鮮齊全”的一站式購買需求。
“你去菜市場,保鮮環境不好,到下午東西就不一定好了;去小菜店,東西又不齊全。但是去大的生鮮賣場,從海鮮到雞鴨、從蔬菜到水果,應有盡有,做一餐好飯在這里都能配齊。”南國奧園小區居民丁女士表示,大部分時間會在小區附近的專業生鮮大賣場買菜。“除了肉和菜,缺了油、鹽,甚至面條什么的都能一起買到。”
社區菜店
解決家門口買菜難題
“我們小區有個某大媽連鎖社區菜店,我基本都在這里解決買菜問題。一般都是年輕人在社區菜店買,也有和我媽一樣的老人家。而且下班后到晚餐前這段時間是高峰。菜的品種雖然不多,但是大部分蔬菜經過初選加工,有些甚至洗好打包好,方便烹調。”市橋街橋華樓的居民楊女士表示,社區菜店解決了周邊居民家門口買菜的難題,深受年輕主婦的歡迎。
據了解,社區生鮮店最開始是因為很多小區離菜市場遠,才有了生存空間,為社區的居民提供的不僅僅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更是一種便利性服務。
“因為我們提供了更加多的服務,價格自然要比菜市場和生鮮大賣場貴些,但我們的顧客目標注是對價格非敏感型人群,讓我們有足夠的毛利分攤比菜市場更貴的固定成本。”雅居樂花園某社區菜店老板于先生認為,社區菜店更多出售的是服務。
線上生鮮商城
專為上班族打造
對于上班族來說,每天下班之后通勤回家,已經沒有時間或精力前往任何一個場所去購買食材。在這部分強大市場的催生下,提供“到家”服務的線上生鮮商城逐漸開始流行,成為市民買菜場所的新貴。“到家”是指顧客網上下單,商家送貨上門。目前,除未來生活網等少數社區生鮮品牌采用第三方平臺+小程序+自主開發App來實現這一功能,大多數社區生鮮品牌選擇借助第三方平臺(如京東到家、美團、餓了么等)或者第三方工具(如有贊)來實現到家服務(即送貨上門)。
番禺區市民大多選擇“食得鮮”或“頤生生鮮”這樣既有線下實體店,又提供線上送貨服務的賣場進行購買。南村鎮的里仁洞是廣州市生鮮配送品牌“食得鮮”線上倉儲的基地之一,每天有大量的生鮮物品從這里打包派送至番禺區多個小區的居民餐桌上。另有許多年輕夫妻選擇省事的“美團”、“餓了么”等大眾軟件進行生鮮類商品的線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