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深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電話:400 059 2068
手機(微信):18129918580 13392192523
地址: 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南聯社區龍城大道31號金地凱旋廣場4棟3502
網址:hncym.cn
聯商專欄:距離1月份華南海鮮市場爆發疫情,已經過去大半年,本以為艱苦卓絕的抗疫之戰終于快熬出頭了,每個人都在渴望生活和經濟都恢復到疫前的正常狀態。
但是愿望實現似乎還很遙遠,疫戰還遠沒有結束。6月13日,首都北京新發地農批市場再次爆發疫情,短短一個星期時間,北京本輪疫情已累計報告158例病例。且大部分與新發地農批市場有關。
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到北京新發地農貿市場。疫情似乎總是與農貿市場相瓜葛。
農貿市場,由此成為讓人既愛又恨的地方。那么,農批市場能不能就此取締或者外遷?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一、農批市場有多重要
首先,大部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是離不開農貿市場。特別是農產品批發市場。即便有人說,我不上農貿市場買菜,我選擇環境更優越的商超和生鮮線上銷售平臺。殊不知,包括知名超市品牌在內永輝、物美等,以及城市各個角落中的生鮮品牌店,甚至線上生鮮配送平臺,都離不開農批市場。
目前來看,還沒有比農批市場進貨效率更高的上游農產品供應渠道。盡管有些知名商超或以前置倉為主的線上生鮮配送平臺打出“產地直供”的旗號,企圖以此來給消費者制造物美價廉的感覺,但是考慮到進貨綜合成本和效率,它們依舊會更傾向從大型農批市場進行掃貨。
就以北京新發地農批市場為例。
新發地疫情爆發后,在停休整頓期,為什么會在北京市爆發了一小波食材搶購潮?因為北京2000多萬市民心里最清楚,他們的食物是從哪里來的。
北京新發地市場是首都名副其實的大“菜籃子”和大“果盤子”。市場占地1680畝,管理人員1500名,固定攤位2000個左右、定點客戶4000多家,新發地市場承擔了首都北京80%以上的農產品供應。
這個被譽為“北京市民的菜籃子”、“果盤子”的地方,每天一早不僅匯聚了乘坐公交趕來的北京中老年買菜市民,更是匯聚了大大小小的包括北京市以及周邊省市的批發采購商。
首先,作為亞洲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新發地市場的產品線是極為豐富的。日吞吐蔬菜1.8萬噸、果品2萬噸、生豬3000多頭、羊1500多只、牛150多頭、水產1500多噸。據統計,2019年新發地市場交易量1749萬噸,交易額1319億元人民幣。
前往新發地市場的采購商里,有農貿零售市場(菜市場)的商戶、各大商超的采購員、前置倉配送平臺的采購商。據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大多數商超和生鮮配送平臺,有40%-70%的生鮮采購份額來自新發地農批市場。
說好的源頭直采,不應該是從農產品生產基地直接運貨到各大商超嗎?為什么還是選擇批發市場采購?
源頭直采這個詞看起來很有吸引力,讓消費者感覺便宜新鮮,但是真正實施起來也面臨不少問題。
二、源頭直采至今仍是個“偽命題”
首先,生鮮易損耗,要的是出貨快,需要有專業高效的流通步驟,基地也不例外。從農戶采摘到統一收購,到分揀打包到批量銷售再到終端零售,這其中每一環都迫切傾向于“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源頭直采則要求這其中每一環都包攬統做,難度非常大。唯有切分成各個環節,使得農產品從產地到門店,有更高效的流轉,更專業的流轉方式才能節省成本和時間。
舉個例子,位于北京的某知名生鮮商超,在北京有100家分店,如果采取源頭直采的形式,會出現哪些尷尬和成本?
首先,與基地的溝通成本。在基地確定后,要求種什么、怎么種,對種植的全程監管,什么時候采摘,和誰對接,種植人員如何管理等等,哪怕只是單純地與基地農戶溝通采購品種和數量,派人往返于基地,也非常耗費人力和精力。
其次,是物流成本高企。要實現基地直采,那么貨車就要前往基地運貨。而城市離農產品基地的距離大多遠于城市離最近農批市場的距離的。農產品又有體量大、損耗高、毛利低的特點,這就容易造成源頭直采采購農產品的物流成本高企。
再者,源頭直采面臨生鮮品類不全的問題。農產品源頭直采很有可能要跑不同的基地才能實現蔬菜、水果、水產等品類的豐富組合,而作為農產品集散中心的農批市場卻可以實現一站式購齊。
還有一個尷尬是,源頭直采的揀貨和打包成本,一般的農產品基地沒有分揀貨品的機械和人力,這些也許統統得自己來。而在農批市場貨品三五九等早已分門別類。
所以,無論是生鮮商超還是線上配送平臺,對接農批市場是一個比源頭直采更高效的方式。目前,尚沒有比批發市場更高效和節省綜合進貨成本的采購方式。
這也是為什么新發地市場在關閉后,次日就開辟了5個大型臨時交易區以保證北京市的農產品供應?,F階段,唯有農批市場正常運行,才能實現農產品零售終端“保供應穩物價”。
對于各大商超和生鮮門店以及線上生鮮平臺來說,源頭直采在現階段,沒有形成成熟的產業鏈,在我國還是一個難以實現盈利模型的偽命題。最多只能作為超前探索新農貿藍圖的一個補充。
那么,未來有沒有可能實現源頭直采與零售終端的無縫對接呢?
三、電商平臺實現產地直銷的一些暢想
也許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可以給我們一些暢想。就拿非常接地氣的“后起之秀”拼多多來說,2018年拼多多宣布成為全國最大的互聯網農貨上行平臺之一,實現653億元農產品及農副產品訂單總額。
拼多多等線上產地直銷的農產品取得了巨大成功,為此拼多多也加速開啟了拼多多農園等自營農場,因著巨大的市場前景,拼多多們試圖在巨大的農產品場地直銷市場分一杯羹。
從產地到消費者,互聯網的新打法,過濾了批發市場,但是與半斤、一斤的零售相比,這里也有一個必須“薄利多銷”的成本考慮。為了分攤成本,農產品產地直發到顧客手中,必須3-5斤,甚至10斤、20斤起步。一下子買這么多,也許更適合家庭的批量購買。還有一個短板,在互聯網上損耗較小的水果、干貨等較容易實現產地直銷,蔬菜誰愿意批量購買,誰又知道買來經過三四天的物流之后還能不能食用?
所以,產地直銷也依然面臨諸多短板。
源頭直采長期處于“偽命題”狀態,加上目前電商平臺產地直銷的種種短板,注定了農產品批發市場和生鮮零售終端將在很長時期內成為我國民生工程中不離不棄的“最佳組合”,二者將繼續一道默默守衛著中國老百姓的“菜籃子”、“果盤子”以及“米袋子”。
(文/聯商專欄作者 芥菜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