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深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電話:400 059 2068
手機(微信):18129918580 13392192523
地址: 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南聯社區龍城大道31號金地凱旋廣場4棟3502
網址:hncym.cn
改造升級后的集貿市場。 (通訊員 周偉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利華 通訊員 肖俏 段江平
閱讀提要
集貿市場與百姓餐桌緊密相連,一度是“臟亂差”代名詞,成為公共衛生最薄弱的環節。今年4月開始,黃岡以愛國衛生運動為抓手,投入1000萬元,對市區12個集貿市場升級改造,減少病媒傳播疾病風險。
買菜不再捂鼻子
建新集貿市場已建成18年,服務周邊居民近萬人。
“地面黏黏的,有些攤位前漫著污水,走路得踮著腳。一到夏天,各種異味混在一起,只好捂著鼻子買菜。”居民夏雪對這個集貿市場印象不太好。攤主陶銀菊也犯愁,她的攤位旁是排水溝,顧客一邊挑選蔬菜一邊抱怨“好臭,好臭”,她不得不點根檀香。
市場負責人劉楚云說,當年建設時,沒有充分考慮到下水道等排污設施,攤位分區也不合理,導致衛生環境跟不上。以往,集貿市場抓過環境衛生,但多是要求商戶集中開展大掃除,干凈了幾天,過后依然如故。
今年4月,第32個愛國衛生月,黃岡市衛健委提出,集貿市場是蚊、蠅、鼠、蟑等病媒生物孳生地,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絕不是簡單的清掃,一要改善基礎設施,確保污水能快速排放;二要調整市場內部結構,功能合理分區,降低鋪位緊湊程度。
一場覆蓋黃岡市區的集貿市場“大變臉”工程啟動。黃岡市創衛辦副主任熊雙林說,升級改造包括地面更換鋪設防滑磚、增加消防設施、改造排水防澇設施、檔位設施升級、安裝信息化設備等,政府拿出1000萬元以獎代補,改造后要求分區合理,場內無明顯異味、地面清潔無水無垃圾。
8月24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正在改造的建新集貿市場,2000平方米的營業大廳整潔亮堂,過道寬敞,功能分區清晰,水產、熟食、鮮肉、蔬菜、禽肉、干貨等攤位設置有序。蔬菜區建成環島狀,每個環島之間距離寬達三四米。水產區每個攤位前,都設置一個殺魚臺,“攤戶各自獨立使用,污水、垃圾都能夠有效處理。”劉楚云介紹,這次改造投入資金120萬元,工程已進入收尾,“十一”前可投入使用。
“你看,現在這地磚和墻面多清爽,排水溝都用不銹鋼網孔狀蓋板蓋好,場內還加裝了通風設施。”看著煥然一新的市場面貌,陶銀菊充滿期待。
管理走上智能化
龍王山集貿市場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只有500平方米、40個攤位。改造升級后,群眾給出這樣的評價:“現在的菜市場,真是高大上!”
8月18日,在肉禽區一家攤位,市民肖林挑中一只白條雞。在攤主介紹下,她首次用手機掃雞腿上的二維碼。信息顯示,這只雞來自武穴市四望鎮田天養殖場,8月18日在黃岡市裕中興食品有限公司屠宰,檢疫單位是黃州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手機一掃,商品來源一目了然,跟在超市一樣,買得放心。”
市場負責人汪文兵說,老百姓喜歡買活禽,但活禽是集貿市場主要污染源,比如雞毛、雞糞等。升級改造中,黃岡取消活禽供應,實行“白條禽”上市,同時建立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質量安全鏈條,打消市民對禽肉來源的顧慮,“不經過檢疫,(禽肉)是沒法運進來的。”
據介紹,此輪升級后,黃岡市區12家集貿市場都能實行肉禽追溯、智能監控、電子化結算等精細化管理,邁出走向智慧集貿市場的第一步。
改造后,攤主的衛生保潔意識逐步提升,看到地上有菜葉或積水,主動清掃。“功能分區讓環境變好,買菜的顧客增多,經營戶得了實惠,當然有義務把自家衛生搞好。”肉禽攤主柳耀東說。
每天全方位消殺
8月24日20時,壕溝路西端菜市場收市,幾名身穿防護服的消殺隊員背著噴霧式消毒機,開始噴灑作業。地面、臺面,再到桌案、砧板、稱量工具等,每個點位都不放過。
黃州區疾控中心負責人介紹,夏季潮濕悶熱,易孶生病菌,每天對集貿市場消殺防疫,也消滅蚊蠅、蟑螂等病媒生物。此外,投放了3萬個毒鼠餌站。
“集貿市場緊挨居住區,一定要讓人放心。”家住壕溝路的市民凌虎建議,治理莫搞一陣風,應探索長效機制。熊雙林介紹,為走出“治理—改善—復原—再治理”的怪圈,黃岡明確規定,集貿市場開辦方是環境衛生第一責任人,負責場內環境衛生、完善基礎設施等,職能部門分工負責,社區履行屬地監管責任,從多方面確保治理實效。
多措并舉,集貿市場衛生治理工作逐步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龍王山集貿市場設立紅黑榜,每月評選出講衛生經營戶、不講衛生經營戶,在大廳顯示屏公布。建新集貿市場開辦方——建新社區組建市場監督管理志愿隊,每天進場監管衛生。
職能部門任務更明晰:市場監管部門以食品安全為抓手,禁止活禽宰殺、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衛健部門組織專業隊伍定期消殺;城管執法部門監管各類攤販占道經營。
匯聚各方力量,集貿市場才能真正讓群眾放心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