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深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電話:400 059 2068
手機(微信):18129918580 13392192523
地址: 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南聯社區龍城大道31號金地凱旋廣場4棟3502
網址:hncym.cn
農民待在家里閑談中就能種好地,都市白領坐在國貿的辦公室也能查看“私家菜園”長勢,大媽們在菜市場用手機掃描就能追溯蔬菜生產源頭,政府部門根據大數據、云計算調劑市場余缺……當先進的物聯網碰撞傳統的農業,人們的生活將是另一番景象。
記者從北京市農業局了解,目前北京正在重點將八個生態農業物聯網園區打造成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示范區,農業物聯網的示范推廣也推動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向智慧農業大步邁進。
由標準園區向智慧農園轉變
在昌平區阿卡農莊記者看到,項目配套設備已運到園區,高速攝像頭、智能控制箱、無線網絡等正在安裝調試。從英國劍橋留學歸國的農莊負責人江宇虹博士說,作為參與式農場和標準化農業園區,農莊從2012年開始信息化建設,借助這個項目可以對園區物聯網提檔升級,真正打通農業全產業鏈。
據了解,北京計劃以設施農業為主推進農業物聯網建設示范,打造八大物聯網農業園區探索可持續發展模式,推動都市型現代農業綠色、安全、高效發展。這八大農業物聯網園坐落于北京近郊,均為市級農業龍頭企業,標準化程度高、示范性強。
通過物聯網建設,力爭解決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長周期曾“模糊處理”的問題,每個環節都有信息化智能監控系統實時定量精確把關。“裝上小小的無線傳感器,蔬菜就會‘說話’了,大棚溫度高了會‘警告’你,土壤濕度低了會‘通知’你。”市農業局技術專家說,“這樣可以讓植物所需生長環境持續保持在最佳狀態。”
在大興區農業技術示范站基地,這里只通過一臺電腦、一部手機,農技人員坐在中控室就能掌控整個菜園,標準園搖身一變成了智慧農園。瓜果蔬菜該不該澆水,施肥打藥怎樣保持精確度,溫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等如何按需供給,只需發個“指令”就能輕松解決,遇到難題還能在線請教專家。
由單向生產向雙向互動轉變
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說,通過物聯網建設有助于改變只側重生產的情況,不僅做到農作物與農民、市民的互動,還可以達到農民與市民、政府與市場的互動,實現一二三產有效融合。
打開江宇虹手機安裝的APP軟件,記者看到訂制“私家菜園”的城市白領們可接近實時監控自家菜地長勢,查看菜棚各項數據,并隨時下單和預訂送菜。這些都市的“菜農”建立了“種地”微信圈,和農莊主及技術人員熱烈討論各種問題,很多人甚至開始研究起綠色防控、智能灌溉、水肥一體化等農業術語。
“體驗式農業”縮短了農業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距離。大興區綠得金生態園將未來的發展更多寄希望于這種互動,目前他們已開辟出16個大棚發展“開心農場”,擁有會員500多戶。“設備安裝后,我們希望借助可視化生產讓更多消費者了解安全蔬菜生產的全過程。”經理劉素梅憧憬著。
按照項目預期,未來借助收集到的數據可以構建北京市農業生態環境評價信息系統,并以12316專家服務為依托,加強專業化、信息化網絡建設。同時精準生產可以避免農業供需不對稱的狀況,通過建立高端冷鏈運輸與配送環節進一步實現優質農產品產銷對接,提高產銷效率。
由試驗示范向推廣應用轉變
近年來,結合互聯網發展和物聯網技術,北京市部分高標準園區引進了相關設備和技術,但整體上還處于試驗和示范階段,IT行業出身的江宇虹說,物聯網技術已經很成熟,但如何應用到農業還值得研究,需要整合金融、物流等多方資源才能實現。
這次項目實施希望在推廣應用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推進精準農業技術研究,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建立適宜北京發展的技術標準,同時也推動建設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智慧農業”企業。
八個園區中規模最大的是位于通州區的瑞正園,單體園區面積2100畝,建有大棚500多棟,日光溫室200多棟,年供應北京市場蔬菜2000多萬斤。董事長張建國希望物流網能助他一臂之力,“物聯網技術的物化更需要實實在在落地應用,我們計劃依托物聯網建立全程可追溯系統,讓更多百姓吃到放心菜。”
對于項目前景,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說,這是一個發展方向,農業從傳統到現代,最終發展到運用物聯網、云計算、精準技術的智慧農業,實現最佳的資源利用和最少的成本投入,達到農作物生產、運輸、銷售的智能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