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深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電話:400 059 2068
手機(微信):18129918580 13392192523
地址: 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南聯社區龍城大道31號金地凱旋廣場4棟3502
網址:hncym.cn
你多久沒逛菜市場了?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菜市場是老年人常去的地方。年輕人更喜歡點外賣,或一鍵下單,等著食材即時配送。
這體現了年輕人對高效的追求。住所附近的菜市場,似乎與他們壓根就沒在一個生活平面上。
如今,這種狀況正在悄然改變。
市井煙火中的“治愈”
菜市場,是一個撐起生活儀式感的地方。
位于北京石佛營地區的一家菜市場,距離閉市還有一小時依然燈火通明。一位商戶表示,逛菜市場的中老年人居多,“現在來的年輕人也多了”。
90后公司職員李彥超下班后都會進來看看,“點外賣高油高鹽,自己做飯更健康衛生。這里的菜可以隨意選,都很新鮮,有的比網上要便宜。”
選食材也是一種現實中的“偶遇”?!坝袝r候來得晚,也能買到物美價廉的蔬菜水果?!睆暮甏蠡貧w具體,有一種真實感。“我在公司天天說渠道說戰略,同事之間聊天下大事。到了菜市場,掂一下水果是不是飽滿,肉眼判斷一下魚是不是新鮮,都是具體的生活技能?!?/span>
更多的“李彥超”正在網上集結。在小紅書上,關于“菜市場”的詞條有75萬多。
“豆瓣”上有個名為“菜市場愛好者”的小組?!敖M長”李凱成立小組的初衷,是分享隨手拍的菜市場照片。沒想兩年多時間,已經有超15萬名成員加入。
組員們自稱“人間煙火客”,在社區里分享自己身邊菜市場里樸實的美好。根據后臺數據統計,20到30歲的女性組員占到70%。
在小組里,昆明篆新農貿市場、蘇州葑門橫街、威海古陌早市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靈魂”菜市場;北京新源里菜市場、杭州采荷農貿市場等,則被譽為“網紅市集”。
“很多人是從小地方到大城市工作的人,在生活和工作當中會很疲憊。他們小時候,跟長輩經常去菜市場,第一塊糖和第一口零食可能就是在菜市場吃的,形成了鄉土記憶,成了和家鄉的情緒連接點,可以讓他們的心情舒緩,讓情緒回到小時候,回到家鄉。”李凱感慨道。
重返“消失的附近”
小隱于野,大隱于市。菜市場就在那里,怎么又重回了年輕人的視野?
如今互聯網高密度嵌入年輕人的生活,很多事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搞定。在某種意義上,方便是好事,也不是好事。互聯網技術讓人與技術之間的距離更近了,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遠了。
這種碰撞催生出一個社會學現象——“附近的消失”。它不是指真實的“附近”消失了,而是指個人對周邊世界的感知方式變化了。
泥土氣、魚腥味、叫賣聲、你來我往的討價還價、實打實的足稱、大氣的抹零、“送頭蒜”“搭把蔥”“晚了留菜等著你”的人情味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附近”的市井生活,形成人與人真實連接。
但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生鮮電商平臺的蓬勃發展,“附近”一度被善用互聯網的年輕人“忽視”,甚至是“無視”。數字技術可以輕松地將實體物品分類、壓縮、打包,最后以數字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這種標準化的操作可以極大方便批量銷售,但也會讓伴隨著互聯網成長的年輕人,對社會關系的感知由具體實踐變成了虛擬參與,對現實“附近”的感知越來越淡。
“做熟人生意”的菜市場和“做網絡陌生人生意”的生鮮電商,一個傳統,一個現代;一個立體,一個扁平,在相互“拉扯”中,構成了城市發展中的風景線。社會學家費孝通提出了“熟人社會”的概念。而在由 “熟人社會”慢慢轉向“陌生人社會”的大都市,菜市場成了微縮版的“熟人社會”。
曾有人預言,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年輕人將拋棄菜市場。如今這個說法開始被“打臉”。一些年輕人在線下組織起來,進行探索菜市場活動,希望從“屏幕的包圍”走出來,感受實體,回到“附近”,找回“生活感”。
“菜市場愛好者”小組組長李凱表示,各地區相互聊得來的組員會組織聚會,聊美食,聊家鄉,交朋友。菜市場儼然成了一種社交貨幣。在廣東,幾名年輕人成立“開FUN和朋友們”社團,經常組織青年探索活動。
他們發現年輕人不愛去菜市場,為了“讓大家的注意力回歸到日?!保偌蠹野殃P注力回到身邊的菜市場里?;顒拥玫搅撕芏嗄贻p人的響應,在兩周內,就有來自三四十個城市的一百多人報名參加。
曾參加過類似活動的網友“盧卡斯”告訴記者,自己打球受傷的腰和媳婦孕情,曾得到攤主們的關心問候,感到了陌生人的善意?!盎ヂ摼W很便捷,觸及了很多,看似到了遠方,但身體感官并沒有真正隨著互聯網延展出去,是虛擬的圍觀。
”如果既沒抵達“遠方”,又忽視了“附近”,則成了一種遺憾的“懸浮”。
如今的菜市場,不僅是集市那么簡單,還是一個疏壓空間,一個社交場域,一種帶煙火氣的“附近”。一些年輕人“重回”菜市場,顯示了他們對以往慢生活的懷念,以及對互聯網過度“影響”個體生活的某種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