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深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電話:400 059 2068
手機(微信):18129918580 13392192523
地址: 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南聯社區龍城大道31號金地凱旋廣場4棟3502
網址:hncym.cn
民以食為天。“菜籃子”“米袋子”是老百姓尤為關心的話題。盡管線上配送日趨完善,但匯集了城市煙火氣的菜市場仍讓人難以割舍。近些年,標準化菜市場是天津重點建設的民心工程之一。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如今菜市場改造升級的成效愈發明顯。室內冬暖夏涼、地面平整干凈、攤位分區明晰、商品價格透明……
近日,記者走訪天津多個菜市場發現,越來越多的菜市場撕掉了以往“臟亂差”的標簽,通過智能化管理、懷舊風引流等方式重新煥發了生機。菜市場升級后不僅留住了商戶,也吸引了更多消費者。
改造升級
借助大數據智慧化管理
位于南開區的龍井坊菜市場在經歷了一個多月的改造升級后,于今年8月正式開張納客。
改造前,該菜市場不但設施陳舊,而且環境又臟又亂,地上常有污水和垃圾,攤位布局雜亂無章。菜市場里沒空調,冬冷夏熱,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十分糟糕。
如今,在龍井坊菜市場里,蔬菜瓜果、肉蛋水產等各類攤位按照商品品類劃分區域。豆腐3.5元/塊、大餅2.5元/張、酸菜3.5元/袋……每個攤位前都貼著當日售賣的商品價格。市場里還安裝了中央空調,即使在酷暑嚴冬,也能讓消費者享受到良好的購物體驗。有商戶對此發出感慨:“菜市場改造之前,環境確實不太好;改造之后,整體提升特別明顯,顧客也多了不少吶!”
在與龍井坊菜市場相距約1公里的臥龍里菜市場中,姚師傅賣豬肉已有10余年。這些年,他每天凌晨4點多出門進貨,早上7點準時營業,直到晚上7點多才收攤回家。通常情況下,他每年只在春節期間休息一周,唯一一次例外是在去年3月,他整整休息了一個月。因為彼時,臥龍里菜市場正在改造升級。
臥龍里菜市場總面積約1300平方米。改造之前,由于年久老化,基礎設施、裝修外檐都破損嚴重,環境衛生也令人堪憂。
為了改善顧客的消費體驗,臥龍里菜市場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改造升級,在提升環境質量的基礎上,借助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智慧化管理。
走進臥龍里菜市場可以看到,側面的墻上有一塊電子屏幕。該屏幕顯示著當日進店購物人數以及當日商品銷售價格、銷售排行等信息。
據朱寧介紹,菜市場改造升級后,增加了一部分攤位。不僅所有老商戶都決定續租,還有一些新的商戶被吸納進來。如今,臥龍里菜市場有超過50個攤位,出租率達100%。
“如今,來逛我們菜市場的人越來越多了,生意越來越好了!”據姚師傅介紹,他每天可銷售豬肉200斤左右,其中五花肉、肋排賣得最好;單日交易約100筆,日收入可達4000至5000元。
按需招商
安全性舒適性提升
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幸福美天(天津)市場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幸福美天)旗下共有14個菜市場,是天津經營最多菜市場的企業。翟金利自2018年起負責幸福美天旗下11個菜市場的招商、管理、運營等工作。也是從那時起,他開始著手對這些菜市場進行改造升級。
“老舊菜市場改造升級期間商戶需要停業。為了盡量減少商戶的損失,我們會將工期壓縮在一個月左右。我們旗下的菜市場大多在1000平方米以上,工程量較大。因此,很多環節就要同時推進,否則很難在期限內完成。”坐在橫江路菜市場辦公室里接受記者采訪的翟金利指著腳下說,“這個市場有1300平方米。我們接手的時候,這里已經經營了近20年。門窗、屋頂都破得不成樣子,四處漏風,冬天攤主在市場里坐不住;整個市場沒有空調,夏天里面太熱,周圍居民也不樂意進來買東西。動工時,最大的難題還是水電改造,這關乎著整個市場的安全,要慎之又慎。”
按照流程,在改造升級前,菜市場經營方要先向主管單位以及所在街道報備,然后將菜市場內陳舊設施進行拆除。到正式動工時,水電改造、房頂加固、地面裝修、島臺設計等項目需同時進行,整套工程算下來共花費了500萬元。
改造后,橫江路菜市場每個攤位的面積在9至20平方米不等。目前,菜市場內已進駐商戶40余家,攤位出租率超過90%。
據翟金利介紹,這個菜市場最貴的兩個攤位位于大門兩旁,每個攤位面積有20平方米左右,年租金達8萬多元;其次,是中間島臺的位置,面積均為10多平方米,年租金4萬多元;角落的攤位面積最小,只有不到10平方米,租金也最便宜,每年2萬多元。
“菜市場在招商時一般都以蔬菜商戶為主,不過具體還要根據周邊居民需求來定。比如,橫江路菜市場周邊居民消費水平較高,因此我們在招商時規定,肉類攤位不能低于5個,水產攤位不低于3個。”翟金利對記者表示:“在攤位分區時,我們會根據居民消費習慣將蔬菜、水果、干貨、雜糧等品類安排在島臺,四周邊房售賣大餅、面條、肉類,然后依次是海鮮區、熟食區,而百貨、土產一般會被安排在菜市場的最里面。”
天津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天食放心菜市場同樣也進行了改造升級。該菜市場經營面積約1500平方米,共設48個攤位。據了解,該菜市場中70%的攤位為自營,主要銷售蔬菜、水果、調料、水產、雜糧干貨、現制糕點、豆制品等;30%為招商租賃,引入包括其他熟食類的連鎖品牌以及補充豐富菜市場品類的民生早點、炸雞等現制產品。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居民對購物的安全性和舒適性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我們的菜市場項目在加大對食品安全保障的同時,也優化了城市居民的購物環境。”天津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菜市場標準化
中心城區步行10至15分鐘可達
“目前,已有8個菜市場建設、改造完成。另外,第一大街菜市場正加緊施工,預計12月中旬竣工開業。”據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調研摸底,結合各區實際,2022年計劃新建和改造9個菜市場,包括新建梁晨馨苑菜市場、泰來道菜市場、盛錦園菜市場、錦園東里菜市場、第一大街菜市場,改造提升新世紀菜市場、陸興菜市場、新立菜市場、程林里菜市場。
近些年,天津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推動老舊市場提檔升級,重點對市場空間布局、便民設施、管理制度、市場環境、智慧賦能等方面加強提升改造。同時,鼓勵借助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賦能傳統菜市場,實現實體商戶與線上平臺互聯,線上線下互動,商戶消費者互通,擴大菜市場輻射范圍,增加市場銷售額,實現傳統菜市場運營管理模式的轉型升級。
“為改善老舊居民區的部分菜市場‘老、破、臟、舊’的問題,我們每年都挑選一批亟待改造的市場,優化經營環境,調整經營布局,增添檢測設備,安裝電子大屏,菜市場硬件設施檔次有了新提升。我們先后建成了體北、天塔、苑欣、體育中心等一批設施完善、環境整潔、服務優良的菜市場,讓老市場煥發新容貌。”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悉,《天津市標準化菜市場建設與管理規范》自2021年1月起實施。該文件對標準化菜市場提出了多方面要求,包括有一定的經營規模,新建的要達1000平方米以上,老舊市場要600平方米以上;全封閉,地面要硬化,保障衛生環境;分行劃市,分區管理,要設置蔬菜區、水果區、肉類區、水產品區等進行區分等。
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天津市擁有標準化菜市場324個,面積91萬平方米,商戶2.5萬家。其中,市內六區有標準化菜市場144個,面積39萬平方米。具體來看,和平區10個、河東區22個、河西區40個、南開區38個、河北區14個、紅橋區20個。中心城區基本實現了步行10至15分鐘到達一個菜市場,形成了菜市場為主,生鮮超市、菜店等業態互補的蔬菜零售網絡格局。
攤主故事:日銷量1000余斤 光擺菜就要3個小時
在臥龍里菜市場的最里面,有一個專售蔬菜的攤位。100多種蔬菜沒有刻意被擺出什么造型,橫鋪在攤位上。出入這里的大多是熟客,攤主老劉在這里干了10多年。
老劉依稀記得,剛來的時候,該市場冬冷夏熱、四面透風。雖然當時也有了不少攤位,但每家賣的菜品都差不多,無非是白菜、土豆、茄子、辣子、黃瓜、西紅柿這些家里常吃的菜。“現在什么菜都有,老百姓餐桌豐富了。”老劉指著攤位上的一堆菜告訴記者:“看,這些白菜、白蘿卜、辣子、圓茄子都是今天早晨新上的。其中,洋白菜40多斤、白蘿卜20多斤。這些菜幾乎天天要補貨。”
這個攤位是老劉和老伴兒一起經營的。每天凌晨3點多,老劉就開著小貨車去農貿市場或近郊合作的菜園里進貨,一天得上貨1000多斤。老劉說,早晨是最忙的,要擺攤,還要給飯店配貨。“我媳婦兒早晨4點多就來市場了,光整理菜、擺菜就要3個小時。”
據老劉介紹,市場改造后,客流量比以前大了。上午9點半至11點半、下午4點至6點是兩波客流高峰。每每這些時候,稱重、裝菜、收款、補貨……老劉和他老伴兒就忙得不可開交。趕上節假日,老劉的生意就更忙了,能比平時多賣出一半的量。“忙過了早晨的客流高峰,中午12點我就走,回家睡一覺,下午3點多再過來,盯下午這波客流高峰。”老劉說。
賣了10多年的菜,老劉對哪個時間節點哪些菜好賣掌握得一清二楚。他每天進的這1000多斤蔬菜幾乎剩不下,到晚上一般就都賣光了。“我這的回頭客多。過來的顧客少的也得買30多元的菜,多的時候上百元。一天能賣100多筆,日銷量1000多斤,一天的銷售額3000多元。”現在,老劉不只是守著攤位賣菜,他還幫著周邊的2個飯店采購食材,這2個飯店每天從老劉這里能買400多元的魚蝦肉類和1000多元的蔬菜。
晚上8點,老劉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回家了。他笑著說:“累了一天,到家吃口飯就得睡覺。”
大直沽菜市場:商戶信息“滾屏”播放 智能秤管理貨品庫存
地處津塘公路上的大直沽菜市場,內部面積約7100平方米,再加上外部的39家商鋪,總面積約10000平方米。桂順齋、天寶樓、大橋道、認一民、小寶栗子、張記包子等天津地方特色知名品牌在這里都能找到。
以市場入口處的老六素貨為標志往里走,鮮肉、切面、雞蛋、蔬菜、水果、水產、調味料、熟食……一應俱全。算上市場外圍的商戶,這個菜市場的商戶有將近160家,其中熟食店占到了1/3。每天上午9點半至中午1點半、下午3點半至晚上7點左右,是這個菜市場的客流高峰。平日,這家市場的客流量在7000多人次,周末則能過萬。
韓味軒紫菜包飯是今年8月剛被引進大直沽菜市場的一家熟食店,店面積有10多平方米。早上7點半,店老板劉女士開始準備食材:攤雞蛋、切黃瓜、炸雞排、蒸米飯……然后把店面門前的電子顯示屏打開。在這個小小的屏幕上,該商戶的營業執照、收付款碼等信息一目了然。
這樣的電子屏,這家菜市場的每家商戶都有,但展示的內容會根據售賣的貨品不同而有所區別。在平價蔬菜商戶老王的攤位前,這個電子屏上除了顯示商戶信息,還有所售農產品的信息公示,包括產品名稱和產地等。老王告訴記者,他的攤位有100多種蔬菜,其中2/3是從產地直供的,這些蔬菜信息會滾動出現在電子屏上。“顧客看得清楚,買得放心。”老王說,他現在每天的銷量達2000多斤,一個月的銷售額在20萬元左右。
智能化是記者在對大直沽菜市場采訪時最直觀的感受。整個菜市場有100多個攝像頭,能實現360度無死角監控,并實現了WiFi全覆蓋。過不了多久,這里有50多家商戶還會把現在的電子秤替換成智能秤。大直沽菜市場經理郭建軍最近正在著手這項工作。他們把市場500兆的網絡升級到1000兆以滿足智能秤的網絡需求。
“使用智能秤后,商戶需要提前將貨品名稱、價格錄入系統。跟超市結算類似,我們從后臺可以看到商戶的經營情況,便于我們對商戶進行整體管理。”郭建軍說。
龍井坊菜市場:懷舊元素引來年輕人 功能區打造“鄰里中心”
墻上印著上世紀80年代的影視畫報;過道里,等著媽媽的小朋友擺弄著拳皇游戲機;在名為“龍井學堂”的公共餐廳中,有年輕人正在黑板前的木質桌椅上吃著熱騰騰的麻辣燙……眾多懷舊元素將思緒拉回到兒時──這就是沉浸式菜市場的魅力。
作為天津首家懷舊版沉浸式網紅菜市場,位于南開區的龍井坊菜市場在今年8月完成了改造升級。
“以前,龍井坊菜市場的設施和環境跟不上,大家都不樂意來購物,很多商戶也表示不再續租。”龍井坊菜市場負責人竇洪林對記者表示,隨著線上賣菜的普及,菜市場中已經很少見到年輕人的身影。如何讓更多的年輕人走進來已經成了菜市場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此,竇洪林及其團隊今年年初下定決心,開始籌備對龍井坊菜市場進行升級改造。今年上半年,團隊通過走訪多個城市的網紅菜市場積累經驗,最終決定將龍井坊菜市場打造成懷舊風的“鄰里中心”。
由于龍井坊菜市場已經經營了20余年,線路、棚頂老化嚴重,不僅漏雨灌風,還存在安全隱患。此外,該菜市場原本的空間有所局限,團隊在改造時難度較大。為此,改造初期,團隊整合了菜市場后門的露天空地以及相鄰的室內場地,將三個區域整體打通,重新規劃管道、線路以及動線設計。
據竇洪林透露,龍井坊菜市場本次提升改造總投資達400余萬元。改造后,這家總面積2800平方米的菜市場,按照裝修特點被劃分為70年代菜市場、80年代大食堂、90年代小市集等多個區域。除了傳統菜市場的功能,龍井坊菜市場還增加了公共餐廳,銷售各類特色小吃及飲品。在露天空地處,工作人員會定期組織一些環保宣傳、健康講座等社區活動。
竇洪林表示,這里改造升級之后,攤位從33個提升至44個,如今已全部招滿;大食堂、小市集等區域可以容納25個攤位,目前已有18家商戶進駐。
衛生安全:檢測報告當日公示 保潔員實時清理垃圾
大直沽菜市場檢驗員栗素巧是經過培訓的持證檢驗員。每天早晨8點,她都會來到市場二樓的食品安全檢測室,開始一天的貨品農殘檢測。
栗素巧將從商戶那里隨機抽檢的水果、蔬菜切成小塊,制成樣本進行農殘檢測。大概1個小時后,這些當日樣本的檢測數據會公布在菜市場入口的電子滾動屏上。“今天這些蔬菜是從4家商戶中抽檢來的。一般檢測的合格率在95%以上。如果有樣品檢測不合規,我們會找到商戶,禁止這批貨售賣。”栗素巧告訴記者,這些抽檢樣本的農殘信息會在市場入口的電子滾動屏、農殘檢測公示欄以及其下方對應的白板手寫記錄處三個地方同步公示。
除了食品安全,大直沽菜市場在衛生安全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在這個菜市場,僅熟食商戶就有40余家。由于大多食品需要現場制作,因此商戶對排污要求很高。“我們每年要進行4次左右的排污清理。平時,3位保潔員每天都會實時進行垃圾清理。”大直沽菜市場經理郭建軍說。
記者采訪當日,早上8點,3位保潔員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我們3個人今天的班次是早上8點到晚上6點,掃地、洗地、去攤位收垃圾,分工干。”保潔員陳連德告訴記者,每天早上,蔬菜商戶們會整理新批發來的蔬菜,比如把外表不太干凈的葉子掰掉,因此蔬菜攤位的垃圾量最大。有些蔬菜的損耗約占菜值的10%。“240升的大號垃圾桶,一天大概有20桶的垃圾量。這些垃圾定時會被環衛部門的垃圾清運車拉走。垃圾清運車分別在早晨5點多、上午9點多和下午1點多過來,一天3次來收垃圾。”陳連德說。